儿童吃膨化食品的危害

2.54万次浏览

周冬 副主任医师

周冬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长期或过量食用膨化食品可能对健康产生多种危害,主要有营养失衡、肥胖风险、胃肠刺激、代谢异常、过敏反应等。

1、营养失衡

膨化食品通常以淀粉为主料,经过高温高压加工后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量流失。这类食品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膳食纤维的特性容易导致儿童日常饮食中优质蛋白、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期单一食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增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建议家长用新鲜水果、酸奶或坚果替代膨化食品作为零食。

2、肥胖风险

膨化食品普遍含有较高脂肪和钠,部分产品脂肪含量可达30%以上。过量摄入会增加儿童每日总热量,同时高盐成分可能刺激食欲导致进食量增加。儿童期肥胖可能延续至成年,增加未来患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概率。家长需控制每周食用量不超过1-2次,每次不超过20克。

3、胃肠刺激

膨化食品的坚硬质地和干燥特性可能机械性刺激儿童娇嫩的胃肠黏膜。部分产品含有的酸性调味剂可能破坏胃内酸碱平衡,引发反酸、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学龄前儿童胃肠功能尚未完善,频繁食用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可选择蒸煮的玉米、红薯等天然食材满足儿童对酥脆口感的需求。

4、代谢异常

部分膨化食品含有的磷酸盐添加剂可能干扰钙磷代谢,影响儿童骨骼发育。人工合成色素如柠檬黄、胭脂红等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可能加重儿童肝脏负担。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与血脂异常存在关联,建议家长选购时查看配料表,避免含有氢化植物油、起酥油等成分的产品。

5、过敏反应

膨化食品中常见的麸质、乳制品、大豆等成分是儿童常见过敏原。加工过程中可能混入的坚果残渣也可能诱发过敏。过敏体质儿童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首次尝试新品牌时建议先少量试食观察反应。

家长应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将膨化食品定位为偶尔食用的休闲食品而非日常零食。可在家中准备切块水果、无糖酸奶、蒸煮杂粮等健康替代品。培养儿童主动选择天然食物的意识,限制每日屏幕时间以减少接触食品广告的机会。学校午餐应避免提供膨化食品,家长与教师需共同引导儿童认识食品营养标签,逐步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