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到肛门拉不出来难受怎么回事

3.84万次浏览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粪便到肛门难以排出可能与饮食不当、排便习惯不良、肠道功能紊乱、痔疮、直肠脱垂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排便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饮水过少会导致粪便干结难以排出。日常需增加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火龙果的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还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胀与排便困难交替出现。

2、排便习惯不良

久坐不动或刻意抑制便意会削弱直肠排便反射。建议建立定时排便规律,如晨起后尝试排便5-10分钟,排便时保持蹲姿更符合生理曲度。长期憋便可能导致功能性便秘,伴随肛门坠胀感。

3、肠道功能紊乱

肠蠕动减慢常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与肠道神经调节异常有关。可遵医嘱使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或容积性泻药如聚乙二醇4000散。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肠鸣音减弱、腹部膨隆等症状。

4、痔疮

内痔脱垂或外痔水肿会阻塞肛管导致排便梗阻感。需配合医生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严重者需行痔上黏膜环切术。痔疮患者常伴有便血、肛门瘙痒等症状。

5、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层或全层脱出肛门外时会造成机械性梗阻。轻度脱垂可通过提肛运动改善,重度需行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该病多与盆底肌松弛有关,常见于经产妇或慢性咳嗽患者。

日常应保持每天30分钟步行等适度运动,避免久坐久站。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肛门痉挛。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需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肠镜或排粪造影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