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皮肤冷冻治疗需注意避免感染、保护创面、观察恢复情况、避免暴晒及遵医嘱复诊。冷冻治疗常用于寻常疣、脂溢性角化病等皮肤病变,通过低温破坏异常组织,术后护理直接影响疗效。
冷冻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水疱或疼痛,属于正常反应。治疗区域应保持干燥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擦拭,避免摩擦或抓挠。水疱未破溃时无须刺破,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若创面渗出液增多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术后1-2周结痂脱落期间,禁止强行撕扯痂皮,防止遗留瘢痕或色素沉着。
治疗后3个月内需严格防晒,外出时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并配合物理遮挡。深色皮肤人群更易出现色素减退或沉着,可联合使用维生素E乳膏促进修复。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瘢痕体质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此类人群愈合速度较慢且易继发感染。治疗面积较大时可能出现发热或乏力,需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加速组织修复。
冷冻治疗后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避免游泳、桑拿等浸水活动。饮食需忌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促进创面愈合。术后1个月、3个月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必要时需重复治疗。若出现持续疼痛、溃疡不愈或周围皮肤麻木等异常,应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