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抗凝治疗、导管消融术、外科迷宫手术等。房颤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
控制心室率是房颤的基础治疗方式,通过药物减慢心室率,减轻心悸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美托洛尔缓释片、地高辛片、维拉帕米缓释片等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这类治疗适用于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但无法根治心律失常。
恢复窦性心律包括药物复律和电复律两种方式。药物复律常用普罗帕酮片、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则通过体外电击实现。该方式适用于新发房颤患者,复律后需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但存在较高复发概率。
抗凝治疗用于预防房颤导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常用药物有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利伐沙班片等口服抗凝剂。治疗前需评估出血风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目标范围内。
导管消融术通过射频或冷冻能量隔离肺静脉异常电活动,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阵发性房颤。手术创伤小但需重复进行,成功率随手术次数增加而提高。术后可能出现心包填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
外科迷宫手术通常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同期实施,通过切割缝合或消融形成传导阻滞线。适用于需开胸手术的房颤患者,如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效果持久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房颤患者应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出现头晕、意识模糊等卒中征兆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