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患者病灶处为何会疼痛

3.22万次浏览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放疗患者病灶处疼痛通常由放射线损伤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或神经敏感化引起。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时,可能同时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性介质释放或神经纤维异常兴奋,进而产生疼痛感。

放射线可直接破坏细胞DNA并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受损细胞释放前列腺素、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头颈部、胸壁等神经分布密集区域更易出现放射性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在放疗后2-3周出现迟发性疼痛,这与进行性纤维化压迫神经有关。盆腔放疗可能引发直肠膀胱炎,骨转移灶放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骨痛加重。疼痛程度与放射剂量、靶区范围及个体耐受性相关,多数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灼烧感,可能伴随皮肤黏膜损伤。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神经丛病变,如乳腺癌放疗后的臂丛神经痛,表现为放电样疼痛伴感觉异常。放射性脊髓病可引起受损节段以下束带样疼痛,但发生率较低。放射性骨坏死多发生在下颌骨,呈现剧烈疼痛伴病理性骨折。这些情况需与肿瘤进展疼痛相鉴别,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因。

放疗期间应保持照射区域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或冷热刺激。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选用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建议记录疼痛发作特点与缓解因素,定期复查血常规评估骨髓抑制情况。若出现突发剧痛或疼痛持续加重,需警惕病理性骨折或感染等并发症,应及时复查CT或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