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婴儿小便黄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饮食因素、黄疸、尿路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及时调整喂养方式或就医检查。
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量不足时,尿液浓缩会导致颜色加深。母乳喂养婴儿需按需哺乳,配方奶喂养应按标准比例调配。夏季或发热时需增加喂养频次,6个月以上婴儿可少量补充温水。
添加辅食后摄入胡萝卜、南瓜等含天然色素的食物,或维生素补充剂中的核黄素都可能使尿液暂时性变黄。这种改变通常无伴随症状,停止相关食物摄入后1-2天可恢复正常。
胆红素通过尿液排泄增加会导致尿色深黄,多伴随皮肤巩膜黄染。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若黄疸持续超过2周或加重,需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必要时进行蓝光治疗。
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尿液浑浊发黄,常伴有发热、哭闹、排尿不适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遗传代谢病如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等会导致尿色异常,多伴随生长发育迟缓、呕吐等症状。需通过血尿代谢筛查确诊,治疗需严格饮食控制并配合特殊配方奶粉喂养。
家长应记录婴儿每日排尿次数、尿色变化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母亲需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量食用黄色食物。发现尿黄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精神萎靡、拒奶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日常注意会阴清洁,定期更换尿布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