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嗜睡、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口干等副作用。常用抗抑郁药物主要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类型,不同药物副作用存在差异。
氟西汀胶囊、帕罗西汀片等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这类反应多出现在用药初期,与药物刺激胃肠黏膜或影响肠道神经递质有关。建议随餐服用或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可减轻不适感。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评估。
米氮平片、曲唑酮片等药物可能通过调节组胺受体导致日间困倦。部分患者会出现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通常在用药2-4周后逐渐适应。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调整用药时间至晚间可缓解症状。
阿米替林片、马普替林片等药物可能影响代谢导致体重增加,与药物干扰食欲调节中枢相关。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下降。需监测体重变化,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严重体重异常需考虑更换药物方案。
舍曲林片、文拉法辛缓释片可能延迟射精或降低性欲,与5-羟色胺系统过度激活有关。部分患者会出现勃起困难或性快感缺失。症状持续者可考虑药物假日疗法或联合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但须严格遵医嘱。
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可能引起口干、视物模糊等抗胆碱能反应。安非他酮片可能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伏硫西汀片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这些反应通常与个体敏感性或药物相互作用相关,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各项生理指标。
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存在个体差异,多数症状会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轻。用药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摄入,定期复诊监测肝肾功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自杀倾向需立即停药就医。药物调整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