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中的低压高是怎么回事

1.66万次浏览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血压中的低压高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肾脏疾病、内分泌失调、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药物治疗、控制体重、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家族性高血压倾向,父母或直系亲属有低压高问题时,后代发病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情况需从青少年期开始定期监测血压,建立健康档案。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氯地平片等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早期干预。

2、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表现为舒张压持续升高。建议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戒除烈性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吸烟者需逐步戒烟,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加重低压升高。

3、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肾脏病变会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外周血管收缩。患者可能伴随下肢浮肿、夜尿增多等症状,需通过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缬沙坦胶囊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同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8克以内。

4、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内分泌疾病会引起代谢率增高和钠潴留。典型表现包括心悸、多汗、低血钾等,需通过激素检测明确诊断。确诊后可使用螺内酯片等醛固酮拮抗剂,合并甲亢时需配合甲巯咪唑片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电解质。

5、动脉硬化

年龄增长导致的血管弹性下降是老年人低压高的主要原因,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使舒张期血液回流受阻。这类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值常小于40毫米汞柱,可遵医嘱联合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和吲达帕胺缓释片,日常注意避免突然体位变化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低压高患者需建立规律的血压监测习惯,每日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饮食上增加芹菜、海带等富钾食物摄入,限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品。体重超标者应以每月减重2-4公斤为目标,避免快速减肥导致电解质紊乱。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引发血管痉挛,夏季出汗多时及时补充含钾饮品。若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靶器官损害症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