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下颌三角淋巴区有肿块可能与淋巴结炎、口腔感染、结核性淋巴结炎、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质地变化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下颌三角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见于咽喉炎、牙龈炎等邻近部位感染。急性期表现为红肿热痛,慢性期可能仅触及质地较韧的肿块。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同时需处理原发感染灶。
龋齿、牙周脓肿等口腔疾病可引起下颌淋巴结代偿性肿大。伴随口腔异味、牙龈出血等症状。需进行口腔专科治疗,配合使用甲硝唑片、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药物控制感染,日常加强口腔清洁。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特殊性炎症,肿块多呈串珠样排列,可能伴低热、盗汗。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确诊,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需持续6-9个月。
恶性淋巴系统疾病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能伴体重下降、夜间盗汗。需通过淋巴结活检确诊,根据分型采用CHOP方案化疗或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靶向治疗。
头颈部恶性肿瘤如舌癌、鼻咽癌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下颌区。肿块质地坚硬、活动度差,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寻找原发灶。治疗需根据原发肿瘤性质选择手术、放疗或顺铂注射液等化疗方案。
发现下颌三角区肿块应避免按压刺激,记录肿块大小变化及伴随症状。保持口腔卫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若肿块持续增大超过2周、直径超过2厘米或出现发热、消瘦等症状,须立即就诊血液科或头颈外科进行超声、CT等检查。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