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10个月宝宝会走路属于偏早但并非异常现象,需结合个体发育差异综合评估。过早行走可能与肌肉张力偏高、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仅是阶段性行为表现。
部分婴儿因神经肌肉发育较快,在10个月时出现扶站或短暂独走能力,这种情况若没有伴随脚尖行走、下肢僵硬等异常姿势,通常无须过度干预。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步态是否自然,髋关节活动是否对称,日常可多鼓励爬行训练帮助协调性发展。过早行走可能增加O型腿风险,但多数会随生长自行矫正,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即可。
少数情况下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如脑瘫患儿可能因肌张力异常导致行走提前,这类情况往往伴随运动模式异常、姿势反射亢进等症状。若宝宝存在早产史、缺氧史等高危因素,或出现单侧肢体活动受限、持续脚尖行走等现象,建议尽早就诊发育行为儿科进行运动评估。临床可通过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等工具筛查发育偏离。
家长应避免人为扶持宝宝过早练习行走,优先保证每日60分钟以上自由爬行时间。选择防滑袜和稳固的学步环境,定期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若18个月后仍无法独走或存在明显步态异常,需及时转诊儿童康复科进行专业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