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急性阑尾炎

4.89万次浏览

徐建威 副主任医师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急性阑尾炎早期可通过观察腹痛特点、胃肠反应、体温变化、体征检查及影像学辅助等方式发现。阑尾炎通常由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早期干预有助于避免病情恶化。

1、腹痛特点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为上腹或脐周隐痛,6-8小时后固定于麦氏点。疼痛可能伴随行走或咳嗽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蜷缩体位缓解症状。这种疼痛模式是区别于胃肠炎的关键特征,需及时记录疼痛演变过程。

2、胃肠反应

早期常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部分患者会出现便秘或腹泻,但排便后腹痛不缓解。儿童可能表现为异常哭闹、拒食,家长需注意观察呕吐频率及粪便性状变化。

3、体温监测

早期可能仅有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波动。若出现寒战或体温超过39℃,提示可能发生穿孔或腹膜炎。测量时应对比腋温与肛温差值,老年患者可能体温反应不明显。

4、体征检查

麦氏点压痛和反跳痛是重要体征,可进行罗夫辛征、腰大肌试验等诱发试验。腹部触诊需注意肌紧张程度,儿童检查时家长应协助保持体位。肥胖患者或孕妇可能因解剖位置变化导致体征不典型。

5、影像学辅助

血常规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超声能显示阑尾增粗或周围渗出。CT检查适用于疑难病例,能清晰显示阑尾形态及并发症。对于育龄期女性,需联合妇科超声排除异位妊娠等疾病。

日常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规律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西蓝花等,减少肠道蠕动异常风险。出现持续腹痛时应禁食禁水,避免掩盖病情。术后恢复期需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初期选择米汤、蒸蛋等低渣食物,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监测炎症指标恢复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发现红肿渗液需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