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小孩耳屎一般无须刻意清理,若出现耳道堵塞或不适症状,可通过温水冲洗、滴耳液软化、专业器械取出等方式处理。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异物的作用。
对于较软的耳屎,可将温水装入专用耳道冲洗器,水温保持在37℃左右。家长需让儿童侧卧,轻轻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沿耳道上壁缓慢注入温水,待耳屎软化后自然流出。操作时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鼓膜损伤,冲洗后需用干净棉球吸干水分。此方法适用于无耳部感染或鼓膜穿孔的儿童。
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或甘油制剂软化硬结耳屎,每日滴入2-3滴并保持侧卧姿势5分钟,连续使用3天后耳屎通常自行排出。家长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耳道红肿等过敏反应,禁止使用尖锐物品掏挖。若儿童有外耳道炎病史或近期耳部手术史,应避免使用滴耳液。
对于顽固性耵聍栓塞,需由耳鼻喉科医生用耵聍钩、吸引器或耳内镜处理。医生会在额镜照明下,用器械沿耳道壁缓慢分离取出耳屎,必要时配合生理盐水冲洗。此方法能避免家庭操作造成的耳道划伤或感染风险,特别适合耳道狭窄或存在先天畸形的儿童。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避免用棉签等物品深入儿童耳道,防止将耳屎推入更深部位。定期用湿润毛巾擦拭耳廓即可,若发现儿童频繁抓耳、听力下降或耳痛流脓,提示可能合并外耳道炎或中耳炎,需及时就医。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减少耳道进水概率。均衡饮食中适量补充锌元素,有助于维持耳道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