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鼻塞可通过艾灸迎香穴、印堂穴、大椎穴、风池穴、合谷穴等穴位缓解。鼻塞可能与风寒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不畅、流涕等症状。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助于疏通鼻窍,缓解因风寒感冒或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烫伤。伴随打喷嚏症状时,可配合热敷鼻部。
印堂穴在两眉连线中点,艾灸此处能改善鼻腔血液循环,对鼻窦炎导致的鼻塞尤为有效。艾灸时可配合深呼吸,每次持续5-10分钟。若出现头痛症状,建议就医排除颅内病变。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此穴可增强机体抗寒能力,适用于反复发作的鼻塞。操作时需保持坐姿端正,艾灸后注意颈部保暖。合并发热症状需及时就医。
风池穴在枕骨下斜方肌上端凹陷中,艾灸该穴能疏散风邪,缓解过敏性鼻炎引发的鼻塞。操作时需避开毛发,艾灸后避免立即吹风。伴随眼痒症状可配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艾灸此穴具有通络止痛作用,对鼻塞伴头痛症状效果显著。孕妇禁用该穴位艾灸。若鼻塞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建议进行鼻内镜检查。
艾灸治疗鼻塞期间应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1-2次,饮食宜清淡,多饮温水。若艾灸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鼻腔出血、面部肿胀等异常,须立即停止艾灸并就诊耳鼻喉科。慢性鼻塞患者需完善过敏原检测及鼻窦CT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