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尿液发黑可能由饮食因素、药物影响、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尿液颜色异常通常与体内代谢产物或病理变化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摄入大量黑莓、桑葚等深色食物可能导致尿液暂时性变黑。这类食物含有天然色素经肾脏排泄,通常无伴随症状,停止食用后24-48小时尿液颜色可恢复正常。日常需注意观察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异常表现。
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左旋多巴片、甲硝唑片等药物时,其代谢产物可能使尿液呈深褐色或黑色。药物性尿色改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与血尿等病理性改变鉴别。用药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
胆管梗阻或严重肝病时,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导致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可能与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肝硬化等因素有关,常伴随皮肤黄染、陶土样便等症状。需通过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确诊,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等药物干预。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等溶血性疾病会导致血红蛋白尿,尿液静置后呈酱油色。这类疾病可能与遗传缺陷、感染诱发有关,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发热、腰背痛,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输血治疗,必要时可选用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
某些特殊细菌如变形杆菌感染可产生黑色素,尿液呈暗黑色并伴有尿频尿痛。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每日饮水量促进代谢。
发现尿液发黑应记录颜色变化规律,避免剧烈运动或摄入可疑食物药物。建议留取晨尿标本送检,完善尿常规、尿沉渣、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伴有发热、腹痛、皮肤黄染等症状时需急诊处理,日常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注意观察排尿频率与尿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