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提高免疫力可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情绪管理和接种疫苗等方式实现。免疫力低下可能与营养缺乏、慢性压力、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感冒、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免疫球蛋白合成,如鱼类、豆类、蛋类。维生素A可维持黏膜屏障完整性,动物肝脏、西蓝花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能促进白细胞功能,柑橘类水果、鲜枣是良好来源。锌元素参与免疫细胞分化,牡蛎、坚果含锌量较高。膳食纤维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间接增强免疫,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是主要来源。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提升中性粒细胞活性,如快走、游泳。抗阻训练能增加肌肉量,改善基础代谢率。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免疫抑制。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可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冬季户外活动需注意保暖防寒。
深度睡眠阶段是免疫细胞再生的关键期,成人每天需7-9小时睡眠不足会减少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保持固定作息时间有助于褪黑素规律分泌。睡前避免蓝光照射和咖啡因摄入。选择适宜的枕头高度和室温可提升睡眠质量。午休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长期焦虑会升高皮质醇水平,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正念冥想能降低促炎因子浓度。培养兴趣爱好可转移心理压力。社交活动促进催产素分泌。心理咨询有助于改善持续性情绪障碍。呼吸训练能快速缓解急性应激反应。
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以匹配变异毒株。肺炎球菌疫苗对老年人尤为重要。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可维持较长时间保护。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短暂低热或局部红肿。免疫缺陷者接种前需咨询医生。疫苗产生的抗体能提供特异性免疫保护。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有助于减少病原体接触,勤洗手、定期开窗通风是基础措施。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可防止免疫细胞损伤。控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对维持免疫稳态很重要。中医调理可选择黄芪、灵芝等药食同源食材。建议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特殊人群如孕妇、术后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免疫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