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又怕热是什么体质

4.8万次浏览

何洁 副主任医师

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怕冷又怕热可能是阳虚体质或气阴两虚体质的表现,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这类体质多因先天不足、久病耗损或生活习惯不当导致阴阳失衡,需结合具体症状综合判断。

1、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者阳气不足,表现为畏寒肢冷但易出现虚热症状。这类人群常伴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腰膝酸软,进食生冷后不适感加重。日常需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可遵医嘱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的中成药,配合艾灸关元穴、命门穴改善症状。

2、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者既有气虚乏力又有阴虚内热,表现为既怕风吹又易燥热出汗。常见口干咽燥、心悸失眠、舌红少苔等症状。建议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可选用生脉饮口服液、西洋参含片等益气养阴制剂,食疗可搭配银耳莲子羹调理。

3、自主神经失调

长期压力或更年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出现忽冷忽热、潮红盗汗等症状。这种情况需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调节神经功能。

4、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能引起怕冷怕热交替。甲亢患者多伴心悸消瘦,甲减者常见浮肿乏力。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甲亢可选用甲巯咪唑片,甲减常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5、慢性贫血

血红蛋白不足时机体供氧能力下降,既畏寒又因代偿性心率增快出现燥热感。缺铁性贫血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巨幼细胞贫血需补充叶酸片和维生素B12片,同时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

建议记录每日体温波动和伴随症状,避免骤然进出温差过大环境。饮食宜温补平和,可适量食用山药、红枣、枸杞等食材,冬季可用生姜红糖茶驱寒,夏季以绿豆汤清热。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完善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明确病因。中医体质调理需持续3-6个月,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保持适度运动促进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