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干预。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病原体引起。
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用生理盐水漱口可缓解咽部不适。
明确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对肺炎链球菌有较好效果。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可用于儿童急性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治疗。克拉霉素片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有效。使用抗生素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发热超过38.5℃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能缓解鼻塞症状,但高血压患者慎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适用于干咳症状,痰多者禁用。咽痛明显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局部消炎。使用药物需注意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咽部疼痛可采用淡盐水含漱,每日3-5次。鼻塞时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冲洗鼻腔。发热期可用温水擦浴辅助降温,避免酒精擦浴。蒸汽吸入有助于稀释痰液,可加入少量桉叶油。物理方法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造成损伤。
风热证可用银翘解毒片疏风清热,症见咽痛、黄痰。风寒证适用感冒清热颗粒,针对恶寒、清稀痰。双黄连口服液对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有一定效果。小儿可选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药使用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耳痛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保持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水果。戒烟限酒,减少呼吸道刺激。愈后1个月内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