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丙型肝炎RNA测定是通过检测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核糖核酸RNA来诊断感染、评估病毒载量和监测治疗效果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丙型肝炎RNA测定主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扩增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高灵敏度检测。该方法能识别每毫升血液中15国际单位以上的HCV RNA,可区分活动性感染与既往感染,是确诊现症感染的金标准。
该检测能明确病毒复制活跃程度,阳性结果提示现症感染需要治疗。病毒载量超过10^5 IU/ml时传染性较强,治疗前基线载量与干扰素疗效相关。治疗4周时RNA转阴预示持续病毒学应答概率高。
高危暴露后2-6周可检出RNA,比抗体检测窗口期更短。确诊患者需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12周及停药后24周进行系列检测。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需监测RNA以早期发现肝癌风险。
包括定性检测用于初筛,定量检测用于疗效评估,基因分型检测指导用药选择。高精度检测可识别低水平病毒血症,超敏检测能发现隐匿性感染。不同试剂对基因型的检测灵敏度存在差异。
检测下限内未检出视为阴性,但需结合抗体结果判断。治疗中RNA水平下降不足2个对数级提示应答不佳。治愈标准为停药后24周仍保持RNA阴性,此时复发概率低于1%。
进行丙型肝炎RNA检测需空腹采静脉血,避免溶血影响结果。确诊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实施分餐制。建议家庭成员筛查抗体,育龄期女性治愈后再考虑妊娠。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肝功能恢复,治疗期间须严格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