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小儿透析失衡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发烧脚底放姜是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脚底放姜是一种民间偏方,认为姜的温热性质可以帮助驱寒退烧。这种方法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姜的辛温成分可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症;姜中的挥发油可能通过皮肤吸收,产生一定的温热效果;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姜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可用于风寒感冒;家长可能因缺乏医学知识而尝试此方法;部分人认为偏方简便易行,适合居家使用。尽管这种方法在民间流传较广,但其科学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1、刺激穴位:姜的辛温成分可能刺激足底穴位,如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症。这种方法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可以调节气血,但缺乏现代医学的明确证据支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温热效果:姜中的挥发油可能通过皮肤吸收,产生一定的温热效果。这种温热感可能让人误以为有助于退烧,但实际效果有限,且可能因个体差异导致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3、中医理论:传统中医认为姜具有散寒解表的功效,可用于风寒感冒。然而,发烧的原因复杂多样,姜并不能针对所有类型的发烧,使用不当可能延误病情。 4、缺乏知识:家长可能因缺乏医学知识而尝试此方法。在宝宝发烧时,更科学的方法是监测体温、补充水分,并及时就医,避免依赖未经证实的偏方。 5、简便易行:部分人认为偏方简便易行,适合居家使用。尽管姜的使用相对简单,但其效果和安全性无法保证,建议家长优先采用医学认可的处理方式。 宝宝发烧时,家长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升高。饮食上可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汤等。适当进行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贴,帮助降温。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未经证实的偏方。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孩尿浑浊是怎么回事?
小孩尿浑浊可能由饮水不足、饮食因素、尿路感染、结晶尿、乳糜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水、改善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饮水不足:小孩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出现浑浊现象。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000-1500毫升,分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可稀释尿液,改善浑浊状况。 2、饮食因素:高蛋白、高盐饮食可能导致尿液浑浊。减少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保持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过多腌制食品,控制盐分摄入。 3、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导致尿液浑浊的常见原因,可能与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使用头孢克肟颗粒50mg/次,每日2次、阿莫西林颗粒125mg/次,每日3次等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个人卫生。 4、结晶尿:尿液中含有过多矿物质结晶时会出现浑浊现象。增加饮水量,减少高钙、高磷食物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等。必要时可使用枸橼酸钾颗粒1g/次,每日3次调节尿液酸碱度。 5、乳糜尿:乳糜尿通常由淋巴系统异常引起,表现为尿液呈乳白色。建议限制脂肪摄入,避免食用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严重时可使用泼尼松片5mg/次,每日2次进行药物治疗。 小孩尿浑浊时,应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气味等变化,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保持适当运动,如每日进行30分钟户外活动。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三岁小孩烧40℃怎么办?

三岁小孩发烧40摄氏度属于高热,需立即采取物理降温并就医检查。高热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中暑、免疫性疾病、川崎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温水擦浴、药物退热、补液支持、病因治疗、密切监测等方式处理。

1、温水擦浴

使用32-34摄氏度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防止皮肤刺激或寒战加重。擦拭同时保持室温适宜,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设定点,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避免阿司匹林等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的药物。

3、补液支持

高热会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温开水、米汤等液体。观察尿量及颜色,防止脱水引发惊厥。若出现拒食、尿少等脱水表现,需静脉补液治疗。适当补充含电解质饮品维持水盐平衡。

4、病因治疗

细菌性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主要对症治疗。川崎病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中暑需快速降温。所有病因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

5、密切监测

每1-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观察有无惊厥、嗜睡、皮疹等伴随症状。注意手脚温度变化,若出现四肢冰凉伴高热提示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反复发热超过3天需复查血常规等检查。

家长应保持患儿卧床休息,室内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避免油腻食物。发热期间每日测量体温不少于4次,记录发热规律供医生参考。退热后仍要观察48小时,注意有无咳嗽、腹泻等新发症状。体温骤降时可能大量出汗,需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受凉。所有退热措施实施后,仍需尽快至儿科就诊明确病因。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发烧一个星期会得脑炎吗?

发烧一个星期不一定会得脑炎,但持续高热可能增加脑炎风险。脑炎的发生与病原体类型、免疫状态、治疗及时性等因素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建议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伴随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病毒感染是脑炎最常见的诱因,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可直接侵犯脑组织。患者可能出现颈部僵硬、畏光等脑膜刺激征,需通过腰椎穿刺明确诊断。细菌性脑炎多继发于中耳炎或鼻窦炎,起病急骤且进展迅速。免疫缺陷人群更易发生隐球菌或结核性脑炎,病程常呈亚急性。

儿童持续发热需警惕热性惊厥诱发脑损伤。部分自身免疫性脑炎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发热反而不明显。疫苗接种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特定类型,但对多数病毒性脑炎无特效预防措施。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能改善疱疹性脑炎预后。

出现发热症状时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物理降温。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不同病原体需针对性治疗。脑炎确诊需结合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等评估。恢复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等后遗症,需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发热诱因,婴幼儿按时完成计划免疫程序。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急性喉炎如何治疗?

小儿急性喉炎可通过雾化吸入治疗、抗生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补液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用声过度、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

1、雾化吸入治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肾上腺素雾化可快速缓解喉头水肿,适合轻中度喉梗阻患儿。α-糜蛋白酶雾化能分解痰液黏蛋白,减轻气道分泌物阻塞。雾化治疗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婴幼儿可使用面罩式雾化器,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2、抗生素治疗

头孢呋辛钠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例,对化脓性链球菌等常见病原体有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可用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喉炎,疗程通常3-5天。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咽拭子培养,避免盲目用药导致菌群失调。

3、糖皮质激素治疗

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推注能迅速抑制炎症反应,适用于Ⅱ度以上喉梗阻。泼尼松龙片口服给药适合门诊治疗的轻症患儿,用药时间不超过3天。激素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4、补液支持治疗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可纠正脱水状态,维持电解质平衡。静脉补液速度按10ml/kg·h计算,伴有发热时适当增加补液量。同时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凉流质,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黏膜损伤。

5、手术治疗

气管切开术适用于Ⅲ度喉梗阻经药物治疗无效者,需在喉镜直视下操作。术后需加强气道湿化和吸痰护理,预防套管堵塞。极少数先天性喉软骨软化患儿可能需行喉成形术,该情况多合并反复发作史。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使用加湿器时每日更换水源。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温凉流食,避免坚果类易呛咳食物。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三凹征变化,夜间症状易加重需特别关注。恢复期减少哭闹和喊叫,外出佩戴口罩防止冷空气刺激。定期复查喉部情况,合并过敏性体质者需长期管理呼吸道高反应性。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肾积脓 宫颈糜烂 鼻咽囊肿 尺骨骨折 病毒性肠炎 里尔黑变病 代谢性碱中毒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肾炎综合征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