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关节科 > 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边还是两边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肩周炎怎么锻炼好?

肩周炎可通过钟摆运动、爬墙训练、毛巾拉伸、肩关节外展、肩胛骨稳定训练等方式锻炼。肩周炎通常由肩关节囊粘连、肌肉萎缩、局部炎症、姿势不良、外伤等因素引起。

1、钟摆运动

身体前倾约45度,健侧手扶桌沿支撑,患侧手臂自然下垂放松,利用重力带动手臂做前后左右摆动。动作幅度由小渐大,每组重复10-15次。该动作通过重力牵引帮助松解关节囊粘连,改善盂肱关节活动度,适合早期疼痛明显的患者。

2、爬墙训练

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面缓慢向上爬行至极限位置,保持10秒后缓慢回落。每日进行3-5组,每组8-10次。该训练能针对性改善肩关节前屈功能,通过渐进式牵拉缓解关节囊挛缩,注意避免耸肩代偿动作。

3、毛巾拉伸

双手背后握住毛巾两端,健侧手缓慢向上提拉带动患侧手臂伸展,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保持15-20秒。该动作重点改善肩关节内旋障碍,通过被动牵拉增加后关节囊延展性,训练时需保持躯干直立避免弯腰代偿。

4、肩关节外展

仰卧位屈肘90度,缓慢将双肘向两侧打开至最大范围,保持5秒后复位。该练习可增强冈上肌和三角肌协调性,预防肩峰下撞击,动作过程中需控制速度避免惯性摆动,每日建议完成2-3组,每组12-15次。

5、肩胛骨稳定训练

靠墙站立保持肩胛骨紧贴墙面,进行缓慢的耸肩、沉肩及肩胛骨后缩运动。每组维持等长收缩10秒,重复8-10次。该训练能强化斜方肌下束和前锯肌,改善肩胛胸壁关节稳定性,为肩关节活动提供力学支撑。

肩周炎患者锻炼需遵循疼痛可控原则,急性期以被动活动为主,慢性期逐渐增加抗阻训练。建议配合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提重物及过度使用空调。若锻炼后出现持续夜间痛或活动度恶化,应及时复查排除肩袖损伤等并发症。日常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睡眠时避免患侧受压,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维持骨骼健康。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汗蒸对肩周炎有好处吗?

汗蒸对肩周炎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无法替代正规治疗。肩周炎患者通过汗蒸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但存在关节急性炎症或皮肤破损时禁止使用。

汗蒸通过高温环境刺激人体排汗,能够扩张肩部毛细血管,加速炎性物质代谢,对早期肩周炎引起的僵硬感可能有改善效果。温热作用可降低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减轻因肌肉痉挛导致的疼痛,部分患者反馈汗蒸后关节活动度暂时性增加。但需注意汗蒸房内湿度较高,可能加重部分患者的不适感。

若肩关节处于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期,汗蒸的高温环境可能加剧局部充血和水肿。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汗蒸可能导致血管过度扩张诱发不适。皮肤存在伤口或湿疹时,汗蒸可能引发继发感染。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敏感性下降,容易发生烫伤而不自知。

肩周炎患者进行汗蒸应控制单次时间在15-20分钟,温度不宜超过50℃,结束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建议结合康复锻炼如钟摆运动、爬墙训练等,疼痛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若出现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或夜间持续性疼痛,需及时至骨科就诊排除肩袖损伤等器质性病变。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肩周炎针灸能根治吗?

肩周炎针灸通常不能根治,但能有效缓解症状并改善肩关节功能。肩周炎的治疗需结合运动康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方式综合干预。

针灸通过刺激局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炎症反应,对早期肩周炎的疼痛和活动受限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常用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配合远端取穴,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达到长期无症状状态。但肩周炎的本质是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与粘连,针灸无法完全逆转已形成的病理改变。

部分特殊类型的肩周炎可能对针灸反应不佳,如合并肩袖损伤、颈椎神经根受压或糖尿病导致的顽固性肩周炎。这类患者若经多次针灸治疗仍无改善,需考虑关节腔注射、麻醉下手法松解等强化治疗。长期反复发作的肩周炎可能遗留永久性肩关节活动度下降,此时针灸仅能作为辅助止痛手段。

建议患者在针灸治疗期间同步进行爬墙训练、钟摆运动等康复锻炼,避免提重物和受凉。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外用药物,慢性期配合羌活胜湿汤等中药调理。若持续3个月未见好转或出现夜间痛醒、上肢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复查核磁共振排除其他肩关节病变。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外阴两边痒痒是怎么回事?

外阴两侧瘙痒可能由外阴炎、阴道炎、过敏反应、皮肤疾病、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过敏原回避等方式缓解。

1、外阴炎

外阴炎是外阴皮肤或黏膜的炎症,常见于卫生习惯不良或免疫力低下人群。主要表现为外阴红肿、灼热感、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溃疡或渗出。治疗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红核妇洁洗液、复方黄柏液涂剂等药物冲洗,合并感染时需配合克霉唑栓等抗真菌药物。

2、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或细菌性阴道病可能扩散至外阴导致瘙痒,常伴有豆渣样或鱼腥味分泌物。发病与阴道菌群失衡、抗生素滥用有关。确诊需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膏等药物,同时需夫妻同治以避免交叉感染。

3、过敏反应

接触卫生巾、沐浴露、化纤内裤等致敏物质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伴剧烈瘙痒。需立即停用可疑产品,用清水冲洗患处,严重时可短期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反复发作者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4、皮肤疾病

外阴湿疹或银屑病等慢性皮肤病可导致对称性瘙痒,皮肤呈现苔藓样变或鳞屑性斑块。这类疾病与免疫异常相关,需避免热水烫洗,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等免疫调节剂,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

5、糖尿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外阴念珠菌感染,表现为顽固性瘙痒伴白色膜状分泌物。患者需监测血糖水平,在控制血糖基础上使用氟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日常应选择纯棉透气内裤。

日常护理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剂;选择纯棉宽松内裤并每日更换;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久坐和过度抓挠。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瘙痒持续超过一周、伴随异常分泌物或皮肤破损时,应及时到妇科或皮肤科就诊,不建议自行长期使用含激素药膏。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两边鼻孔都流鼻血?

两边鼻孔同时流鼻血可能与鼻腔干燥、外伤、高血压、血液疾病、鼻腔肿瘤等因素有关。鼻腔黏膜血管丰富且脆弱,双侧同时出血需警惕全身性疾病或局部严重病变,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鼻腔干燥

干燥环境或频繁挖鼻可能导致双侧鼻腔黏膜皲裂出血。保持室内湿度,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若伴随鼻腔灼热感,可局部涂抹少量凡士林保护黏膜。

2、外伤

面部撞击或鼻部手术后可出现双侧鼻腔血管破裂。出血量大时需压迫鼻翼并冷敷前额,保持头部前倾姿势防止血液倒流。外伤后持续出血超过20分钟或伴有头晕需急诊处理。

3、高血压

血压骤升时鼻腔小动脉易破裂导致双侧出血。常见于情绪激动或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出血呈鲜红色且流速快。需监测血压并按医嘱服用降压药,同时检查是否存在眼底出血等靶器官损害。

4、血液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可表现为双侧鼻腔自发性出血。伴随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时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必要时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5、鼻腔肿瘤

血管瘤、鼻咽癌等占位性病变可能侵蚀双侧血管。反复出血伴鼻塞、耳鸣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时需鼻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后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靶向治疗。

双侧鼻出血期间应保持镇静,用手指捏住鼻翼压迫止血10分钟,同时用冰袋冷敷鼻梁。避免仰头防止血液流入气道,止血后24小时内勿剧烈运动或热水浴。日常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等蔬菜,控制血压和避免鼻腔刺激。若每周出血超过2次或单次出血量浸透5张以上纸巾,需尽快至耳鼻喉科就诊。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惊厥 甲减 痛风 恋物症 卵巢早衰 颈部血管瘤 蝶窦恶性肿瘤 蝶骨嵴脑膜瘤 肌无力综合征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