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儿科

小孩发烧抽搐症状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突然抽搐全身僵硬无意识?

突然抽搐全身僵硬无意识可能是癫痫发作的表现,也可能与低血糖、脑炎、脑外伤、热性惊厥等因素有关。建议立即让患者侧卧防止窒息,记录发作时间,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医检查。

1、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会导致全身强直阵挛,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典型发作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发作后可能出现嗜睡或头痛。需通过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常用抗癫痫药物包括丙戊酸钠片、左乙拉西坦片、卡马西平片等,须严格遵医嘱长期规律用药。

2、低血糖反应

血糖低于正常水平时可能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和脑功能障碍,出现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抽搐甚至昏迷。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过量、长时间未进食是常见诱因。发作时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日常需规律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毒性脑炎或化脓性脑膜炎可引起高热、抽搐和意识障碍,多伴有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症状。腰穿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需住院进行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重症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乙型脑炎疫苗可预防部分病毒性脑炎。

4、颅脑外伤后遗症

严重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可能导致癫痫样发作,常见于受伤后数月到数年。需通过CT或MRI评估脑组织损伤情况,部分患者需手术清除血肿或服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康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再次受伤。

5、热性惊厥

婴幼儿体温骤升时可能突发全身抽搐,多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并送医排除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多数热性惊厥不会损伤脑功能,但反复发作需进行脑电图筛查。

遇到突发抽搐患者应保持冷静,移除周围危险物品,不要强行约束肢体或塞入硬物到口腔。发作结束后协助清洁口腔分泌物,测量体温和血压。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有癫痫病史者须随身携带医疗信息卡。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进展。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大人发烧抽搐怎么处理?

大人发烧抽搐需要立即采取平卧防窒息、侧头防误吸、降温处理,并及时就医。抽搐可能与高热惊厥、脑炎、癫痫等因素有关,需由医生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将患者安置于安全环境,移除周围尖锐物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抽搐发作时不可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避免造成二次伤害。用温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辅助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发作形式及伴随症状,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

若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反复发作或伴有意识障碍、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需紧急呼叫急救。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抽搐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癫痫患者可能出现瞳孔散大、尿失禁等表现。电解质紊乱导致的抽搐常伴肌无力或心律失常,需通过血液检查确诊。

退热后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电解质水或果汁。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恢复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有癫痫病史者需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脑电图。出现反复发热或异常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宝宝抽搐是怎么回事?

宝宝抽搐可能由高热惊厥、癫痫、脑膜炎、低钙血症、脑损伤等原因引起。抽搐是婴幼儿常见的急症表现,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抽搐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儿童。体温快速升高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能诱发,表现为全身强直或阵挛性抽搐,通常持续数分钟。发作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及时物理降温。多数预后良好,但反复发作需排除其他病因。

2、癫痫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抽搐发作。婴幼儿癫痫发作可能表现为点头、肢体抽动或意识丧失。诊断需结合脑电图和临床表现,治疗包括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家长需记录发作情况,定期复诊调整用药。

3、脑膜炎

脑膜炎是脑膜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除抽搐外,患儿多有发热、呕吐、前囟膨隆等症状。腰穿检查可确诊,治疗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重症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需早期干预。

4、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多见于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婴幼儿。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手足搐搦或全身抽搐。发作时可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长期治疗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母乳喂养儿应注意母亲营养状况,配方奶喂养需保证足够钙摄入。

5、脑损伤

围产期缺氧缺血、颅内出血或外伤等导致的脑损伤可能引起抽搐。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风险较高。临床表现因损伤部位和程度而异,可能伴有发育迟缓。治疗包括控制抽搐发作、营养神经和康复训练,严重病例需神经外科干预。

家长发现宝宝抽搐时应保持镇定,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记录抽搐时间和表现。避免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物品。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预防感染,保证营养均衡,定期体检监测生长发育。对于有抽搐史的患儿,家长应学习急救知识,遵医嘱规范用药和随访。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孩子突然抽搐的原因?

孩子突然抽搐可能与高热惊厥、癫痫发作、脑膜炎、低钙血症、中毒等因素有关。抽搐是儿童常见的急症表现,需要家长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尽快就医。

1、高热惊厥

6个月至5岁儿童在体温快速上升期可能出现全身性抽搐,通常持续1-3分钟。家长需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将头偏向一侧。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退热药物,但禁止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多数高热惊厥不会遗留后遗症,但反复发作需排查癫痫可能。

2、癫痫发作

儿童癫痫可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肢体强直或阵挛,可能伴有尿失禁或口吐白沫。癫痫发作通常与脑部异常放电有关,需要视频脑电图确诊。家长需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及表现特征,发作超过5分钟或连续发作需紧急送医。常用抗癫痫药物包括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

3、脑膜炎

细菌或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抽搐,常伴随发热、头痛、呕吐及颈项强直。新生儿表现为拒奶、前囟膨隆,较大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腰穿检查是确诊关键,延误治疗可能遗留听力损害等后遗症。家长发现异常需立即送急诊,不可自行使用止痉药物。

4、低钙血症

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可引起手足搐搦,表现为腕足痉挛、喉痉挛等。婴儿期常见于早产儿或人工喂养儿,发作时可通过压舌板刺激观察面神经征。轻症可通过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缓解,严重喉痉挛需静脉补钙。家长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保证充足日晒。

5、中毒

误服药物、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均可导致抽搐,常伴瞳孔变化、呼吸困难等。家长发现需立即清除口腔异物,保留可疑毒物样本送检。有机磷中毒会出现大蒜味口气,药物过量可能表现为心率异常。急救中心电话指导至关重要,未经专业指导切勿催吐。

日常生活中家长需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孩子接触细小物品和有毒物质。保证均衡营养摄入,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记录发作时的环境因素、持续时间及具体表现,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抽搐发作后孩子可能出现嗜睡,需保持侧卧位观察呼吸状况。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部分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抽搐,建议按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程序。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宝宝高热抽搐怎么办?

宝宝高热抽搐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观察记录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高热抽搐通常由感染性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遗传因素、电解质紊乱、脑部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将宝宝置于平坦安全处,解开衣领保持颈部伸展,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禁止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物品到口腔,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观察嘴唇颜色和呼吸频率,如出现面色青紫或呼吸暂停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为宜。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浴,避免引起寒战或皮肤损伤。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调节室温至24-26℃。

3、药物降温

抽搐停止后可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给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药物降温需与物理降温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4、观察记录症状

详细记录抽搐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肢体表现及意识状态,用手机拍摄发作视频供医生参考。注意是否伴随呕吐、大小便失禁或单侧肢体抽动等特殊表现,这些信息对鉴别单纯性热性惊厥与癫痫有重要价值。

5、及时就医

首次发作、抽搐超过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需立即送医。急诊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脑电图等检查,必要时使用地西泮终止发作。对于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神经科随访可评估长期预后。

日常应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发热期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在疫苗接种后需加强体温监测,家长可学习基本急救技能。注意均衡营养补充锌、铁等微量元素,适度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如家族中有癫痫病史或宝宝发育异常,建议尽早就诊儿童神经专科评估。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惊厥 甲减 痛风 恋物症 卵巢早衰 颈部血管瘤 蝶窦恶性肿瘤 蝶骨嵴脑膜瘤 肌无力综合征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