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病科 >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晒太阳可以涂防晒霜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骨密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骨折风险评估。诊断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评估等。

1、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通过测量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值进行判断。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健康成年人骨峰值2.5个标准差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该检查无创、辐射量低,适合定期随访监测骨量变化。

2、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可精确测量椎体骨小梁的骨密度,对早期骨质疏松检测灵敏度较高。该方法能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但辐射剂量较大且费用较高,通常作为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的补充检查手段。

3、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通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参数计算未来十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常用FRAX评估工具,当主要部位骨折概率超过特定阈值时,即使骨密度未达诊断标准也应考虑干预治疗。

4、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骨代谢指标,以及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等调节激素检测。这些指标可辅助判断骨质疏松类型和病因,如绝经后骨质疏松多表现为骨吸收标志物升高。

5、临床症状评估

临床症状评估需关注身高缩短、驼背等体征,以及脆性骨折病史。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仅表现为慢性背痛,需结合影像学确认。非暴力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的重要临床表现,即使骨密度未达标准也应高度警惕。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综合多项指标,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日常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适当进行负重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已确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并采取措施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明显缩短时,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涂指甲油有什么危害?

涂指甲油可能对指甲及周围组织造成损害,常见危害包括指甲变脆、甲沟炎、接触性皮炎、化学物质吸入风险、过敏反应等。长期使用劣质产品或不当操作可能加重危害。

1、指甲变脆

指甲油中的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会溶解指甲表面的天然油脂层,导致角质蛋白脱水。频繁卸除指甲油时使用的丙酮类洗甲水会进一步破坏指甲结构,使指甲出现纵向裂纹或分层。建议每次使用指甲油后间隔一段时间让指甲自然修复,可配合含泛醇的护甲油使用。

2、甲沟炎

涂抹时产品渗入甲周皮肤可能引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表现为甲缘红肿疼痛。特别是去死皮后未完全干燥就涂油,潮湿环境易滋生微生物。出现化脓需及时停用并就医,轻度症状可用碘伏消毒。美甲工具交叉使用也会增加感染概率。

3、接触性皮炎

甲醛树脂等成分可能刺激指端皮肤,出现红斑瘙痒。部分光疗甲油固化时释放的丙烯酸酯单体可能诱发迟发型过敏。过敏体质者使用前应做皮肤测试,出现灼热感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反复接触致敏原可能导致慢性湿疹。

4、化学吸入风险

甲油中的甲苯、邻苯二甲酸酯等挥发性物质在密闭空间可能刺激呼吸道,长期暴露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孕妇吸入可能干扰胎儿发育。应在通风环境操作,避免用嘴吹干指甲。水溶性指甲油相对气味较小。

5、过敏反应

对苯扎氯铵等防腐剂过敏者可能出现甲床水肿或全身性荨麻疹。含金属珠光的指甲油中镍元素也是常见致敏原。严重过敏需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指甲油包装成分表需仔细查看。

建议选择有备案凭证的水性指甲油产品,每周使用不超过两次。涂抹前用酒精棉清洁甲面,避免接触甲缘皮肤。卸除时选用无丙酮配方的洗甲水,配合指缘油护理。出现持续甲床发黑、指甲脱落等异常需及时就诊皮肤科。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机溶剂的指甲油。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晒太阳可以祛除湿气吗?

晒太阳对祛除体内湿气有一定帮助,但效果因人而异。湿气重可能与环境潮湿、脾胃虚弱、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适度晒太阳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水分代谢。

中医理论认为阳光属阳性能量,适当接触可帮助驱散体内寒湿。夏季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进行20-30分钟日晒,能通过皮肤温热效应加速排汗,带走部分湿气。背部膀胱经区域接受阳光照射效果更佳,该经络与人体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同时阳光可刺激维生素D合成,间接改善脾肾功能,对湿气引起的关节沉重、食欲不振有缓解作用。

但单纯依赖晒太阳无法根除湿气问题。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存在慢性疾病时,湿气会持续生成。部分湿热体质人群过度暴晒可能加重口渴、烦躁等症状。皮肤敏感者需注意防晒伤,空腹或低血糖状态下不宜长时间日晒。严重水肿或心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避免体温过高导致体液失衡。

建议结合饮食调理同步祛湿,如食用薏米、赤小豆、山药等健脾利湿食材。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淋雨涉水。若出现舌苔厚腻、肢体困重等明显湿气症状,需配合艾灸、中药等专业治疗。晒太阳后应及时补充水分,选择树荫等散射光区域更安全。冬季日照不足时可通过运动发汗、泡脚等方式辅助祛湿。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喝酒骨质疏松的原因?

长期过量饮酒确实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主要与酒精干扰钙吸收、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雌激素水平、诱发维生素D代谢紊乱以及直接损伤肝脏功能有关。

1、干扰钙吸收

酒精会抑制肠道对钙质的吸收能力,同时增加尿钙排泄。胃肠黏膜在酒精刺激下可能出现慢性炎症,进一步影响钙、镁等矿物质的转运。长期钙负平衡会促使骨骼释放钙质以维持血钙浓度,逐渐导致骨量流失。

2、抑制成骨细胞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毒性作用于成骨细胞,降低其增殖和分化能力。动物实验显示,酒精暴露环境下成骨细胞活性标志物如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表达显著下降,影响骨基质蛋白合成与矿化过程。

3、雌激素水平下降

酒精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减少雌激素分泌。对于女性饮酒者,这种作用更为明显。雌激素缺乏会加速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特别是绝经后女性群体,酒精可能加重骨质疏松风险。

4、维生素D代谢异常

慢性酒精摄入会干扰肝脏25-羟化酶活性,影响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形式。低水平的1,25-二羟维生素D3会减少肠道钙吸收效率,同时甲状旁腺激素代偿性升高,进一步动员骨钙入血。

5、肝功能损伤

酒精性肝病发生时,肝脏合成骨钙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骨代谢相关蛋白的能力下降。肝硬化患者常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换率显著增高,出现纤维性骨炎等严重骨病变。

建议饮酒者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优先选择低度酒并避免空腹饮用。增加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等。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合并肝病患者需同步进行保肝治疗,避免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加重骨流失的药物。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脚臭涂酒精有效吗?

脚臭涂酒精可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问题。脚臭通常由汗液与细菌相互作用产生,酒精虽有杀菌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破坏皮肤屏障。

脚臭主要由足部汗腺分泌旺盛与细菌分解汗液产生异味物质引起。酒精能快速挥发并暂时抑制细菌繁殖,对轻微脚臭可能有一定效果。使用时可将75%医用酒精喷洒或涂抹于清洁后的足部,重点处理趾缝等易积汗区域。酒精可能引起皮肤干燥或刺痛,敏感肌肤应谨慎使用。

严重脚臭往往与真菌感染或代谢异常有关,单纯使用酒精难以彻底解决。真菌性脚臭需配合抗真菌药物如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等治疗。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出现顽固性脚臭时,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因素。酒精对深层真菌孢子杀灭效果有限,过度使用反而可能掩盖病情。

建议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鞋袜并定期更换,可配合使用含茶树精油的抑菌产品。若脚臭伴随脱皮、瘙痒等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避免自行长期使用酒精处理延误治疗。日常可尝试白醋泡脚或使用明矾粉辅助收敛汗液,但皮肤破损时禁用。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闭经 鼻疖 脓皮病 尿崩症 上颌后缩 胎儿水肿 膀胱颈挛缩 慢性鼻窦炎 陈旧性心肌梗死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