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自发性颅内血肿造成昏迷可以不手术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脑干出血15ml深度昏迷怎么办?

脑干出血15ml深度昏迷可通过手术清除血肿、药物治疗、生命支持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引起。

1、手术清除:脑干出血15ml属于大量出血,需尽快进行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恢复脑干功能。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抽吸术,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手术时机越早,预后效果越好。

2、药物治疗:手术后需配合药物治疗,包括脱水剂如甘露醇注射液20% 250ml静脉滴注、神经营养药物如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g静脉滴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注射液1g静脉滴注等,以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生命支持:深度昏迷患者需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包括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维持血压稳定等。必要时可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20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维持循环稳定。

4、高压氧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进行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浓度,促进脑细胞修复。每次治疗时间为60-90分钟,压力为2-2.5个大气压,疗程为10-20次。

5、康复训练:在患者意识恢复后,需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需持续进行,时间可能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脑干出血15ml深度昏迷患者的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鸡蛋羹、牛奶、米粥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被动肢体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定期复查头颅CT,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昏迷病人瞳孔变化?

昏迷病人瞳孔变化可能与脑干损伤、颅内压增高、药物中毒、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瞳孔变化可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眼球运动等方式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医疗干预措施。

1、脑干损伤:脑干损伤可能导致瞳孔散大或缩小,对光反射消失。这种情况常见于脑干出血或梗死。治疗上需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明确损伤部位和程度,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如脑室引流或减压手术。

2、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引起瞳孔不等大或固定散大,常伴有头痛、呕吐等症状。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如使用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或呋塞米注射液20mg,静脉注射,必要时进行脑室穿刺引流。

3、药物中毒:某些药物中毒可导致瞳孔异常,如阿托品中毒引起瞳孔散大,吗啡中毒引起瞳孔缩小。治疗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进行洗胃、活性炭吸附等解毒措施,必要时使用拮抗剂,如纳洛酮注射液0.4mg,静脉注射。

4、代谢紊乱:严重代谢紊乱,如低血糖、肝性脑病,可导致瞳孔变化。低血糖可引起瞳孔散大,肝性脑病可导致瞳孔缩小。治疗需纠正代谢紊乱,如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50%,20ml或使用乳果糖口服液15ml,每日三次。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可引起瞳孔变化,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头孢曲松注射液2g,静脉滴注或阿昔洛韦注射液10mg/kg,静脉滴注,必要时进行腰椎穿刺引流。

昏迷病人瞳孔变化的护理需密切监测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记录变化情况。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蛋花汤。运动方面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护理人员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痰或气管插管。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自发性心绞痛包括哪些?

自发性心绞痛包括变异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微血管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心绞痛。

1、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患者常在夜间或清晨出现胸痛,持续时间较短,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治疗可通过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一次,或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缓解症状。

2、卧位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多发生在平卧时,可能与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有关。患者常在夜间平卧时出现胸痛,坐起后症状缓解。治疗建议调整睡姿,采用半卧位睡眠,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20mg每日一次减轻心脏负荷。

3、混合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由冠状动脉固定狭窄和痉挛共同引起,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发作。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伴有心电图ST段压低。治疗可通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25mg每日两次,结合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每日两次控制症状。

4、微血管性心绞痛: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多见于女性。患者表现为胸痛,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明显狭窄。治疗可通过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曲美他嗪35mg每日两次,或使用尼可地尔5mg每日三次缓解症状。

5、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心绞痛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引起,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剧烈胸痛,伴有心电图动态变化。治疗需紧急就医,采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结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必要时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盐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病情。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昏迷病人嘴巴动打哈欠怎么回事?

昏迷病人嘴巴动打哈欠可能与脑干功能异常、神经反射、代谢紊乱、药物影响、颅内压增高等原因有关。这种情况通常提示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脑功能活动,但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1、脑干功能:脑干是控制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的重要区域。昏迷患者嘴巴动打哈欠可能是脑干部分功能保留的表现,提示脑干未完全受损。这种情况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脑电图检查。

2、神经反射:打哈欠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行为。昏迷患者出现这种动作可能是大脑皮层与脑干之间的神经通路部分保留的结果。医生会通过检查瞳孔反射、角膜反射等评估神经功能。

3、代谢紊乱:低血糖、电解质失衡等代谢异常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不自主的嘴巴动作。这种情况需及时进行血糖、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4、药物影响:某些镇静药物或麻醉药物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不自主的肌肉运动。医生会评估药物使用情况,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5、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升高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导致异常运动。这种情况需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必要时采取降颅压治疗措施。

昏迷患者的护理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支持、皮肤护理、呼吸道管理等方面。饮食方面,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提供足够热量和营养。运动方面,需定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肝昏迷诊断指标是什么?

肝昏迷的诊断指标主要包括血氨水平、肝功能检测、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脑电图等。血氨水平升高是肝昏迷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检测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反映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肌张力及反射等;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排除其他脑部疾病;脑电图能监测脑电波异常,辅助判断脑功能状态。

1、血氨水平:肝昏迷患者血氨水平常显著升高,正常值为11-35μmol/L,超过100μmol/L提示病情严重。血氨检测需空腹采血,避免饮食干扰。高血氨可导致脑细胞代谢紊乱,引发意识障碍。

2、肝功能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升高反映胆汁排泄障碍。肝功能异常直接影响氨的代谢,加重肝昏迷风险。

3、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肌张力及反射情况。肝昏迷患者常表现为嗜睡、昏迷、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4、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可排除脑出血、脑梗死等其他脑部疾病。肝昏迷患者脑部影像学表现多为脑水肿或脑萎缩,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5、脑电图:监测脑电波异常,辅助判断脑功能状态。肝昏迷患者脑电图常表现为慢波活动增多,严重时出现三相波。脑电图异常与血氨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肝昏迷患者需注意饮食调节,限制蛋白质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肝脏修复;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减轻肝脏负担。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莱姆病 甲状腺炎 口周皮炎 裂头蚴病 慢性鼻炎 路易体痴呆 脾良性肿瘤 肺球孢子菌病 肱骨外上髁炎 急性呼吸衰竭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