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 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能治好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早期青光眼的诊断?

早期青光眼可通过眼压测量、视野检查、视神经评估、前房角镜检查、角膜厚度测量等方式诊断。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进行性眼病,早期诊断对防止视力丧失至关重要。

1、眼压测量

眼压测量是青光眼筛查的基础手段,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超过此范围可能提示房水循环异常,但需注意约30%青光眼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内。临床常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或摄入大量液体。

2、视野检查

自动静态阈值视野检查能发现早期青光眼特征性视野缺损,如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检查需患者在暗室中专注配合,重复进行可提高准确性。早期改变可能仅表现为局部光敏感度下降,需与屈光不正或白内障引起的视野变化鉴别。

3、视神经评估

通过立体眼底照相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视杯扩大、盘沿变窄等改变。正常杯盘比小于0.5,比值增大或双侧不对称超过0.2需警惕。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可量化轴突损伤程度,优于传统眼底镜检查的主观判断。

4、前房角镜检查

使用Goldmann三面镜直接观察房角结构,区分开角型与闭角型青光眼。检查需表面麻醉后操作,可见小梁网色素沉着、虹膜前粘连等特征。窄房角患者需定期随访,急性闭角发作风险较高。

5、角膜厚度测量

超声角膜测厚仪可校正眼压测量误差,中央角膜厚度每偏离540微米10微米,眼压读数需相应调整1毫米汞柱。薄角膜是青光眼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厚角膜可能掩盖真实眼压升高。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2年进行系统眼科检查,有家族史、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应增加筛查频率。保持适度有氧运动,避免长时间低头动作,控制咖啡因摄入。饮食可增加深色蔬菜和富含花青素的蓝莓等食物,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出现虹视、眼胀头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青光眼手术是大手术吗?

青光眼手术通常不属于大手术,但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青光眼手术主要有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睫状体光凝术、微导管辅助的360度小梁切开术等。

青光眼手术的创伤程度和风险因手术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小梁切除术是较为常见的抗青光眼手术,通过在眼球壁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通道降低眼压,手术切口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引流阀植入术适用于难治性青光眼,需在眼内植入引流装置,手术过程相对复杂但仍在显微操作范围内。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属于微创治疗,利用激光在虹膜上打孔改善房水循环,门诊即可完成。

部分特殊类型的青光眼手术可能涉及更复杂的操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能需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先天性青光眼可能需行房角切开术,这些情况手术难度和风险会相应增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若药物控制不佳,可能需紧急手术干预,此时手术风险略高于择期手术。晚期青光眼患者视神经已严重受损,手术目的在于保存残余视力而非恢复视力。

青光眼术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眼压和视功能。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和菠菜,有助于眼部健康。术后早期可能出现轻微异物感和视力波动,若出现剧烈眼痛或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多数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以监测眼压和视神经状况,部分患者可能需二次手术干预。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儿童青光眼怎么回事?

儿童青光眼可能由先天性房角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眼部外伤、葡萄膜炎、角膜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先天性房角发育异常

部分患儿因胚胎期房水排出通道发育不全,导致房水循环障碍。典型表现为畏光流泪、角膜混浊增大,需通过前房角镜检查确诊。早期可尝试碳酸酐酶抑制剂控制眼压,严重时需行房角切开术。

2、遗传因素

约10%病例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如CYP1B1基因突变。这类患儿多合并其他眼部异常,建议对直系亲属进行筛查。治疗需长期使用前列腺素衍生物滴眼液,并定期监测视野变化。

3、眼部外伤

眼球挫伤可能导致房角后退或小梁网损伤,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伤后数周至数月出现眼压升高,需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损伤程度。急性期可用高渗剂快速降压,后期可能需植入引流阀。

4、葡萄膜炎

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引发的葡萄膜炎,会因炎性物质阻塞小梁网继发青光眼。特征为睫状充血伴瞳孔粘连,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抗青光眼药物治疗。顽固病例可考虑睫状体冷冻术。

5、角膜异常

Axenfeld-Rieger综合征等角膜发育异常常伴房角结构缺陷。患儿多存在虹膜角膜粘连,需通过角膜内皮镜检查评估。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角膜混浊严重时需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抗青光眼手术。

患儿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倒立动作,防止眼压波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叶黄素,如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建议每3个月复查眼压和视神经形态,学龄儿童需特别关注近视进展速度。家长应观察孩子是否有频繁揉眼、畏光等异常行为,夜间可使用眼罩保护术眼。所有治疗均需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青光眼有哪些治疗药物?

青光眼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毛果芸香碱滴眼液、乙酰唑胺片等。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以控制病情发展。

1、布林佐胺滴眼液

布林佐胺滴眼液属于碳酸酐酶抑制剂,通过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该药物可能引起短暂视物模糊、眼部刺痛等不良反应,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眼压变化。

2、拉坦前列素滴眼液

拉坦前列素滴眼液为前列腺素类似物,通过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排出降低眼压,适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常见副作用包括虹膜色素沉着、睫毛增长等,妊娠期妇女慎用。建议每晚使用一次以维持稳定疗效。

3、噻吗洛尔滴眼液

噻吗洛尔滴眼液属于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房水生成发挥降眼压作用,适用于各类青光眼。心动过缓、哮喘患者禁用,可能引发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等全身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和呼吸功能。

4、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毛果芸香碱滴眼液为拟胆碱能药物,通过收缩瞳孔括约肌开放房角促进房水引流,尤其适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可能引起调节痉挛、眉弓疼痛等不良反应,视网膜脱离患者禁用。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频率。

5、乙酰唑胺片

乙酰唑胺片是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用于青光眼急性发作或眼压控制不佳的辅助治疗。可能引发四肢麻木、电解质紊乱等全身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使用需配合补钾并监测血常规及电解质。

青光眼患者除规范用药外,应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一次性大量饮水等可能诱发眼压升高的行为。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和视野测试,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出现眼胀头痛、视力骤降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普外科

什么药可以引起青光眼?

可引起青光眼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散瞳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房水循环或改变眼内压导致青光眼发作,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眼压变化。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长期局部或全身使用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激素性青光眼。这类药物会抑制小梁网细胞功能,导致房水外流受阻。典型表现为用药数周后出现眼压升高,早期停药多可逆转,但长期使用可能造成不可逆视神经损害。眼部使用激素类滴眼液时风险更高。

2、散瞳类药物

阿托品、托吡卡胺等散瞳药物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这类药物通过麻痹瞳孔括约肌使虹膜根部增厚,导致前房角关闭阻断房水排出。具有浅前房解剖特征的人群用药后可能出现剧烈眼痛、视力骤降等急性发作症状,需立即停用并进行降眼压治疗。

3、抗抑郁药物

帕罗西汀、舍曲林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瞳孔散大,增加闭角型青光眼发作风险。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能双重加重房水循环障碍。抑郁症患者用药前应进行基线眼科检查。

4、抗胆碱能药物

奥昔布宁、苯海索等治疗尿失禁或帕金森病的抗胆碱药可能通过阻断睫状肌胆碱受体,导致瞳孔散大和调节麻痹。这种作用可能诱发前房角关闭,尤其对亚洲人群中常见的窄房角解剖结构者威胁更大。用药期间建议每3-6个月监测眼压。

5、磺胺类药物

乙酰唑胺、醋甲唑胺等碳酸酐酶抑制剂可能通过改变睫状体上皮离子转运,引起睫状体水肿和前房变浅。这种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生在用药初期,表现为双眼视力模糊伴虹视现象。磺胺类过敏者还可能发生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存在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或远视等危险因素者,使用上述药物前应进行前房深度评估。用药期间出现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眼科就诊。建议避免长时间俯卧姿势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眼压。饮食上可增加深色蔬菜水果摄入,其含有的抗氧化物质可能对视神经有保护作用。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败血症 铍中毒 膀胱结核 粉刺样痣 头皮血肿 肩关节结核 慢性荨麻疹 麻痹性肠梗阻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