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肾炎

有了肾炎该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肾炎吃中药和便秘有关系吗?

肾炎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便秘可能与药物成分、个体体质及疾病本身有关。常见原因包括中药寒凉属性导致肠道蠕动减缓、利尿成分引发水分流失、脾虚体质影响运化功能、钾离子代谢紊乱以及活动量减少。

1、中药寒凉属性:部分清热利湿类中药如茯苓、泽泻性质偏寒,长期使用可能抑制肠道蠕动功能,尤其对阳虚体质患者更易引发便秘。治疗上可配伍温中健脾药材如白术,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剂配伍比例。

2、利尿成分影响:肾炎常用中药如车前子、猪苓具有明显利尿作用,可能造成肠道水分过度排出。建议用药期间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同时增加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摄入。

3、脾虚体质因素:慢性肾炎患者多存在脾肾阳虚证候,肠道推动力不足易致便秘。中医辨证可选用济川煎等温阳通便方剂,配合艾灸关元穴改善脾肾功能。

4、电解质紊乱: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利尿中药时,低钾血症可能引发肠麻痹。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补充枸橼酸钾等电解质调节剂。

5、活动量减少:肾炎患者常被限制剧烈运动,肠道蠕动减缓。建议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促进肠蠕动。

肾炎患者出现便秘时应记录排便频率与中药服用时间的关系,饮食上增加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晨起空腹饮用淡盐水刺激肠蠕动。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便秘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腹胀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复查肾功能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擅自使用刺激性泻药加重肾脏负担。保持每日适量步行活动,睡前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慢性肾炎中医能彻底治愈吗?

慢性肾炎通过中医治疗通常难以彻底治愈,但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和改善症状。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主要有辨证施治、中药调理、针灸疗法、饮食调养、情志调节。

1、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表现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证型,针对性使用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的方剂。临床常用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经典方剂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延缓肾功能恶化。

2、中药调理:

选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配合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组成复方,可减轻蛋白尿和水肿。雷公藤多苷片、黄葵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服用。

3、针灸疗法:

选取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或电针刺激,能改善肾脏血液循环。每周2-3次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腰酸乏力等症状缓解效果显著,但需持续治疗3个月以上。

4、饮食调养:

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控制在3克以内。适量食用山药、黑豆等健脾益肾食材,避免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加重肾脏负担。

5、情志调节:

通过五音疗法、呼吸导引等方法疏解焦虑情绪。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建议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

慢性肾炎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毫升左右。适量食用冬瓜、薏苡仁等利水食材,避免腌制食品。保持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定期监测血压和尿常规,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冬季注意腰部保暖,夏季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建立治疗日记记录症状变化和用药反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系统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病情长期稳定。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儿童紫癜性肾炎最佳治疗方法?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管理、预防感染和定期随访。该病通常由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方案。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主要治疗药物,可选用泼尼松控制炎症反应。严重病例可能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部分患儿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蛋白尿。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

2、饮食调整:

急性期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控制在3克以内。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避免食用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饮水需根据尿量调整,维持出入量平衡。

3、休息管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轻肾脏负担。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情反复。保证充足睡眠,每日不少于10小时。

4、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防止感染加重肾脏损害。

5、定期随访:

治疗初期每周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稳定后每月随访,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每3-6个月评估肾脏超声和免疫功能。长期随访至少持续至青春期后。

患儿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家长应记录每日尿量和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帮助患儿建立治疗信心。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的特征?

小儿肾炎性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可能由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异常、药物反应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

1、大量蛋白尿:

患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每公斤体重50毫克。这种蛋白尿具有高度选择性,以白蛋白为主,主要因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受损导致。长期蛋白尿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2、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水平常低于30克每升,严重者可低于20克每升。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肝脏合成白蛋白的代偿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组织水肿,并影响药物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3、高度水肿:

水肿多始于眼睑和颜面部,逐渐发展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和阴囊水肿。水肿程度与低蛋白血症呈正相关,钠水潴留也是重要因素。水肿部位皮肤紧绷发亮,按压后凹陷明显。

4、高脂血症:

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这与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有关。长期高脂血症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5、继发感染风险:

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从尿中丢失,加上激素治疗的影响,患儿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患儿日常需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饮食应给予优质蛋白,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2克左右,限制钠盐摄入。注意皮肤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定期监测尿蛋白、血浆蛋白和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水肿期间需每日测量体重和腹围,记录24小时尿量。疫苗接种需在病情稳定期进行,避免使用活疫苗。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肾炎患儿恢复上学的指标?

急性肾炎患儿恢复上学需满足尿常规正常、血压稳定、水肿消退、肾功能恢复及感染控制等指标。

1、尿常规正常:

患儿尿液中红细胞、蛋白需持续转阴至少2周,尿比重和酸碱度恢复正常范围。急性肾炎常见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损伤,尿液异常是疾病活动的直接标志。建议复查3次晨尿常规均无异常,避免剧烈运动后假性蛋白尿干扰判断。

2、血压稳定:

需连续7天血压监测值在儿童年龄对应正常范围内。急性肾炎常伴水钠潴留导致高血压,血压波动可能诱发头痛或抽搐。居家监测应选择儿童专用袖带,测量前静坐15分钟,避免情绪紧张影响结果。

3、水肿消退:

眼睑及下肢凹陷性水肿完全消失,体重恢复至病前水平。水肿反映体内液体潴留程度,需结合24小时尿量评估学龄儿童应>800ml/日。恢复期仍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3克。

4、肾功能恢复:

血肌酐和尿素氮值需降至同龄儿童参考值上限以下。急性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持续4-6周,可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监测肾小管功能。学龄儿童肾小球滤过率应>90ml/min/1.73m²。

5、感染控制:

确认链球菌感染已彻底清除,咽拭子培养阴性或ASO抗体滴度下降。约30%患儿存在隐匿性感染灶,建议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返校前需评估扁桃体状况,反复感染者需耳鼻喉科会诊。

恢复上学后仍需保持充足休息,每日睡眠不少于10小时,避免体育课等剧烈活动3个月。饮食坚持低盐优质蛋白原则,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易吸收蛋白,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000-1500ml。建议每月复查尿常规和血压,注意观察有无眼睑浮肿或尿色加深等复发征兆,冬季需加强呼吸道防护避免感染诱发疾病反复。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气虚 丹毒 喷嚏 肠坏死 类鼻疽 手足口病 颚口线虫病 腹主动脉瘤 肾性尿崩症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