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急诊科 > 小儿急诊科

小儿高热抽搐怎么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高热抽搐怎么办?

宝宝高热抽搐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观察记录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高热抽搐通常由感染性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遗传因素、电解质紊乱、脑部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将宝宝置于平坦安全处,解开衣领保持颈部伸展,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禁止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物品到口腔,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观察嘴唇颜色和呼吸频率,如出现面色青紫或呼吸暂停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为宜。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浴,避免引起寒战或皮肤损伤。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调节室温至24-26℃。

3、药物降温

抽搐停止后可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给药后需监测体温变化,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药物降温需与物理降温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4、观察记录症状

详细记录抽搐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肢体表现及意识状态,用手机拍摄发作视频供医生参考。注意是否伴随呕吐、大小便失禁或单侧肢体抽动等特殊表现,这些信息对鉴别单纯性热性惊厥与癫痫有重要价值。

5、及时就医

首次发作、抽搐超过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需立即送医。急诊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脑电图等检查,必要时使用地西泮终止发作。对于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神经科随访可评估长期预后。

日常应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骤升,发热期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在疫苗接种后需加强体温监测,家长可学习基本急救技能。注意均衡营养补充锌、铁等微量元素,适度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如家族中有癫痫病史或宝宝发育异常,建议尽早就诊儿童神经专科评估。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如何应对宝宝高热抽搐?

宝宝高热抽搐通常由体温骤升引起,需立即采取侧卧位、清理口腔异物、物理降温等措施。高热抽搐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疫苗接种反应、电解质紊乱、癫痫等因素有关,多数发作在5分钟内自行缓解。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宝宝置于平坦处侧卧,解开衣领防止窒息。抽搐时口腔分泌物增多,可用软布清理口鼻异物,禁止强行撬开牙关或塞入物品。观察嘴唇颜色变化,出现青紫需立即就医。

2、物理降温处理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退热贴可辅助敷于额头,同时保持室温在25℃左右。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

3、记录发作特征

家长需记录抽搐持续时间、肢体表现如单侧或全身抽动、意识状态及体温变化。用手机拍摄发作视频有助于医生判断性质,排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

4、预防二次伤害

移开周围尖锐物品,在沙发或床上放置护栏。抽搐停止后保持侧卧位至完全清醒,避免喂食或剧烈摇晃。反复发作超过2次或单次超过10分钟需急诊处理。

5、后续医学评估

抽搐缓解后应进行血常规、电解质及脑电图检查。复杂性高热抽搐可能需服用地西泮预防复发,合并脑膜炎症状时需腰椎穿刺排除感染。疫苗接种后发热建议监测72小时。

日常需注意观察宝宝体温变化,发热期间每2小时测量一次并保持水分摄入。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既往有抽搐史的患儿在感冒初期可预防性使用退热药。建议家长学习儿童急救知识,家中常备电子体温计和退热药物,出现意识模糊、呕吐或颈部僵硬等症状时须立即送医。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及时治疗龋齿、中耳炎等潜在感染灶。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高热抽搐如何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高热抽搐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防止受伤、观察记录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应对。高热抽搐通常由体温骤升、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性疾病、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坦安全处,解开衣领保持颈部伸展,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切勿强行撬开牙关或塞入异物,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观察口唇颜色变化,如出现青紫需立即调整体位。

2、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为宜。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浴,避免寒战加重抽搐。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同时保持环境通风降低室温。

3、防止受伤:

移开周围尖锐物品,在抽搐肢体下垫软物保护。不要按压或约束抽搐肢体,避免骨折风险。发作期间记录抽搐持续时间、肢体表现和意识状态,这些信息对后续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4、观察记录症状:

详细记录抽搐开始时间、持续时长、抽搐形式全身性或局部性、是否伴随眼球上翻或口吐白沫。注意观察发作后意识恢复情况,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短暂嗜睡,此为正常现象。

5、及时就医:

首次发作或抽搐超过5分钟需立即送医。反复发作、伴随喷射性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应呼叫急救。就医时携带体温记录和发作视频资料,帮助医生判断是否为热性惊厥或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日常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时及时使用退热药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发热期间可饮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保持居住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散热不良。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在疫苗接种前应告知发热时需加强看护。合理补充含锌、镁的食物如坚果、深绿色蔬菜,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修复。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高热抽搐的处理方法?

高热抽搐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高热抽搐通常由感染、电解质紊乱、脑部疾病、遗传因素、环境温度过高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身体,特别是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有助于快速降低体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其他不适。冷敷额头或使用退热贴也是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次、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次、阿司匹林片300mg/次。药物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避免过量使用。

3、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频率和症状表现。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丧失、呼吸急促、面色发绀等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进展。

4、保持呼吸道通畅:抽搐时患者可能出现口腔分泌物增多或呕吐,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防止误吸。避免强行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损伤。

5、及时就医:若抽搐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频繁发作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高热抽搐期间,患者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过度刺激。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蔬菜汤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恢复期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伸展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定期复查,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复发。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小孩高热抽搐常见吗?
小孩高热抽搐较为常见,主要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引发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瞳孔散大,部分小孩可能出现口吐白沫、四肢痉挛。家长对此需高度重视,及时带小孩就诊,并遵医嘱治疗。主要原因包括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治疗时,家长需松解孩子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孩子平躺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可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家长还需注意孩子日常护理,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预防胜于治疗,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冠心病 骨坏死 丙酸血症 脊髓缺血 肾盂肿瘤 盘尾丝虫病 痛性肌痉挛 喉返神经麻痹 扁桃体良性肿瘤 复发性腹股沟疝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