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我家宝宝八个月,嗓子经常发炎引起发烧,而且反复发烧,这是怎么回事?平常需要注意什么?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肺炎反复发烧怎么办?

小儿肺炎反复发烧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抗感染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小儿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肺炎患儿容易出现痰液黏稠堵塞气道的情况,家长需帮助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通过拍背排痰的方式促进痰液排出,具体方法为五指并拢呈空心掌,从背部由下向上轻轻拍打。室内湿度维持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有助于稀释痰液,必要时可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2、物理降温

当患儿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可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每次擦拭10分钟左右。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防止皮肤吸收酒精导致中毒。同时要保证患儿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

3、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用退热药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等。使用退热药物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用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如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抗感染治疗

针对不同病原体需采用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细菌性肺炎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支原体肺炎可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红霉素肠溶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病毒性肺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配合使用干扰素雾化吸入。

5、加强营养支持

肺炎患儿因发热和呼吸困难常导致食欲下降,家长需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泥、蒸蛋等。少量多次喂食,避免呛咳。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有助于呼吸道黏膜修复。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按体重计算。

小儿肺炎反复发烧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呼吸频率、面色等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表现应立即就医。恢复期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按时完成预防接种可降低肺炎发生概率。饮食上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瘦肉、豆制品等,促进肺部组织修复。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C-反应蛋白高反复发烧?

C-反应蛋白高伴随反复发烧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创伤或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C-反应蛋白是炎症标志物,其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1、感染

细菌感染是导致C-反应蛋白升高和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如肺炎、尿路感染或败血症。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类似表现,但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通常较轻。结核等特殊感染同样会导致长期炎症反应。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或奥司他韦。反复发烧超过三天或伴有寒战需及时就医。

2、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会引起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和间歇性发热。这类疾病通常伴随关节肿痛、皮疹等特异性症状。治疗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配合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活动。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和脏器功能至关重要。

3、肿瘤

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或实体肿瘤可引起肿瘤热和C-反应蛋白升高。这种发热多为不规则低热,可能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盗汗。需通过骨髓穿刺、影像学等检查确诊。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方案,发热症状随病情控制可缓解。

4、创伤

重大手术、严重烧伤或复合骨折后,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和修复性炎症,导致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术后吸收热通常持续3-5天,若合并感染则发热时间延长。需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并监测炎症指标变化。

5、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等心血管病变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和低热。这类患者多伴有胸痛、心悸等典型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配合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持续发热需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反复发烧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物理降温,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掩盖病情。建议记录每日体温变化曲线,就诊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需完善血培养、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等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恢复期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消耗。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肺炎反复发烧什么原因?

肺炎反复发烧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治疗不彻底等因素有关。肺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肺炎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之一,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均可引起肺部感染。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通常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治疗上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同时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是肺炎反复发烧的重要原因。细菌性肺炎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咳脓痰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等,同时配合退热、祛痰等对症治疗。

3、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刺激性干咳等症状。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发热时间较长,容易反复。治疗上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容易出现肺炎反复发烧的情况。这类患者抵抗力较弱,病原体清除能力差,导致感染迁延不愈。治疗上需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剂,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5、治疗不彻底

肺炎治疗不彻底是导致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包括用药疗程不足、擅自停药、药物选择不当等。不规范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使感染难以控制。治疗上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定期复查评估疗效,避免过早停药。

肺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以稀释痰液。饮食上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发热期间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体检。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孩反复发烧怎么办?

小孩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治疗、就医检查和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反复发烧可能由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药物反应或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有助于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退热贴辅助降温。物理降温适合体温未超过39摄氏度的低热状态。

2、补充水分

发烧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加快,需要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观察排尿量和尿液颜色,避免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可适量给予稀释的果汁或米汤,但避免含糖饮料。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水分补充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3、药物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常用的儿童退热药物,需遵医嘱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交替使用不同退烧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需在明确细菌感染后使用。中药退热制剂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也可考虑。任何药物使用前都应咨询儿科

4、就医检查

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摄氏度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特殊情况下需要做血培养、胸片或腰椎穿刺。反复发热可能提示尿路感染、川崎病或风湿热等疾病。就医可明确病因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5、调整饮食

发烧期间应提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类、面条和蒸蛋。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避免油腻、辛辣或高蛋白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少量多餐有助于维持能量供应。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保持充足休息和睡眠对恢复很重要,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并记录发热规律。注意观察是否伴随皮疹、抽搐或意识改变等危险症状。维持居住环境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发烧期间暂缓疫苗接种。建立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反复发热发生。如发热伴随精神萎靡、拒食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血象高、反复发烧怎么办?

血象高伴随反复发烧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物理降温、病因排查、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血象高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炎症反应、血液疾病、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是血象升高的常见原因,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病毒感染则需使用奥司他韦胶囊、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补液支持

发热会导致体液丢失,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儿童可选用低渗口服补液溶液,老年人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补液同时需监测尿量及皮肤弹性,防止脱水或液体过量。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婴幼儿禁用冰敷以防寒战。物理降温期间每30分钟复测体温,持续高热需配合药物干预。

4、病因排查

需完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培养等检查鉴别感染类型,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结核感染需做PPD试验,自身免疫性疾病应检测抗核抗体谱。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定位感染灶。

5、定期复查

治疗3天后需复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变化,持续升高者需调整治疗方案。细菌感染疗程通常7-10天,支原体感染需用药2-3周。恢复期每周监测血象,直至指标完全正常。

出现血象高伴发热时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选择粥类、蒸蛋等易消化食物。体温上升期可适当增加衣物,退热期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居家环境保持通风,每日开窗两次以上。发热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恢复后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若出现意识模糊、皮疹或抽搐等表现须立即就医。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热门标签

花斑癣 骨软骨瘤 急性咽炎 尿道下裂 瘢痕性脱发 脊膜脊髓膨出 慢性甲状腺炎 后天性掌跖角化病 2型糖尿病性神经炎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