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痛经主要表现为经期下腹坠痛、腰骶酸痛,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非经期盆腔疼痛。继发性痛经通常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或宫腔粘连等器质性疾病引起。
1、经期下腹坠痛疼痛多始于月经来潮前1-2天,持续至经期结束,呈持续性钝痛或痉挛性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常伴随性交痛或排便痛,子宫腺肌病则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程度与病灶范围相关,严重时需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栓或萘普生片等药物缓解。
2、月经量异常子宫腺肌病患者常见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可能伴有血块排出;宫腔粘连可能导致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或宫腔镜检查明确病因,必要时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月经。
3、非经期盆腔疼痛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在非经期也可出现下腹隐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可能伴随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慢性盆腔痛需警惕盆腔粘连,可通过腹腔镜探查确诊。
4、伴随泌尿系统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膀胱时可能出现尿频、尿痛或血尿,直肠受累则表现为排便疼痛或里急后重。深部浸润型内异症需结合MRI评估,治疗可能需要使用戈舍瑞林注射液或地诺孕素片。
5、不孕约4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盆腔粘连、卵巢巧克力囊肿等病变可能影响输卵管功能或卵子质量。对于有生育需求者,建议尽早进行腹腔镜手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干预。
继发性痛经患者应记录疼痛周期与伴随症状,避免经期剧烈运动或盆浴。饮食上减少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若疼痛进行性加重或出现异常出血,需及时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或宫腹腔镜联合诊断,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