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坏死性肠炎是一种以肠壁缺血坏死为特征的急重症,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干预措施。
1、禁食胃肠减压急性期需立即禁食并通过鼻胃管减压,减少肠内容物对坏死肠段的刺激。胃肠减压可降低肠腔内压力,缓解腹胀呕吐症状,同时避免食物消化加重肠黏膜损伤。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2、抗生素治疗需早期足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覆盖肠道常见致病菌。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7-14天,严重感染需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3、液体复苏患者因肠黏膜屏障破坏易出现脱水及感染性休克,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严重者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目标尿量需达到每小时30毫升以上。液体治疗需动态评估中心静脉压及乳酸水平。
4、手术治疗对于肠穿孔或全层坏死者需急诊手术切除坏死肠段,常见术式包括肠切除吻合术或肠造口术。术后需留置腹腔引流管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警惕术后肠瘘等并发症。手术时机延误会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
5、营养支持急性期过后需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首选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恢复期可进食低渣饮食,避免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补充白蛋白制剂或静脉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
坏死性肠炎患者康复期需保持低脂低纤维饮食3-6个月,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肠黏膜修复。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腹部受压,定期复查肠镜评估肠道功能。出现反复腹痛或便血症状需及时返院复查,警惕肠狭窄等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