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针对病因采取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等措施。腹泻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消化不良和食物过敏。
1、补液治疗是急性腹泻的首要措施。口服补液盐ORS是首选,可有效预防脱水。对于严重脱水患儿,需静脉补液。ORS的配方包括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和葡萄糖,能快速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和水分。
2、病毒感染是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如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这类腹泻通常具有自限性,无需特殊抗病毒治疗,重点在于支持治疗和预防脱水。保持患儿饮食清淡,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
3、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或环丙沙星。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疗程和剂量,避免滥用。
4、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可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消化吸收。可选用含有活菌的酸奶或益生菌补充剂,每日定时服用。
5、饮食调理对缓解腹泻症状至关重要。急性期可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随着症状改善,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6、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对于易感儿童,可考虑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应综合考虑病因、症状和患儿体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脱水或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科学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儿可在数日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