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出现骨折通常不能继续行走,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骨折后强行行走可能导致骨折移位、软组织二次损伤或延迟愈合。
崴脚后发生骨折时,局部骨骼结构完整性已被破坏,此时足踝关节失去正常支撑功能。若继续负重行走,骨折断端可能相互摩擦或错位,加重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增加后续治疗难度。典型表现为剧烈疼痛无法着地、明显肿胀淤青、关节畸形或骨擦感,此时需通过X光或CT确认骨折类型。
存在极少数特殊情况如裂纹骨折或撕脱性骨折,患者可能因痛觉迟钝或骨折未移位而勉强行走,但存在极高风险。例如腓骨远端裂纹骨折初期疼痛较轻,但持续负重可能导致裂纹扩展为完全骨折;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若未及时固定,可能因腓骨短肌牵拉造成骨折不愈合。这类情况仍需严格制动,避免侥幸心理。
崴脚后怀疑骨折时应立即冰敷制动,用硬板或支具固定患肢,保持足踝中立位避免移动。转运时须他人搀扶或使用轮椅,绝对禁止患肢负重。恢复期需遵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初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骨痂形成后再逐步增加负重练习,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