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胆管炎通常可以治愈,但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和胆道引流等干预措施。化脓性胆管炎主要由胆道梗阻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因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胆道肿瘤等,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黄疸、右上腹疼痛等。
早期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的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预后较好。通过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控制感染,同时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解除梗阻后,多数患者症状可迅速缓解,炎症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对于胆管结石引起的病例,还可通过内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彻底清除病因。
若治疗延误或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此时需重症监护治疗,必要时行手术胆道探查引流。合并胆管恶性肿瘤的患者需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胆道支架置入,治愈概率相对较低。
患者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避免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胆管结石患者应遵医嘱服用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预防复发。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展为慢性胆管炎或继发胆汁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