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伴随的白色米粒状丘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局部冷敷、避免搔抓、排查过敏原等方式缓解。荨麻疹可能与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1、抗组胺药物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可抑制组胺释放,减轻风团和瘙痒症状。白色米粒状丘疹多为表皮水肿所致,药物起效后通常逐渐消退。
2、局部冷敷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有助于收缩血管,缓解局部炎症反应。避免热刺激或摩擦,防止白色丘疹进一步增多或融合成大片风团。
3、避免搔抓搔抓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白色丘疹破溃后可能渗出液体,形成结痂或色素沉着。
4、排查过敏原常见诱因包括食物、花粉、尘螨等,需记录发作前接触的物质。反复出现白色丘疹建议进行血清IgE检测或斑贴试验明确致敏原。
发作期间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食用海鲜、辛辣食物。若白色丘疹持续超过6周或伴有发热、呼吸困难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