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四种类型,治疗需结合具体证型采用平肝潜阳、化痰祛湿、滋补肝肾或益气养血等法。
1、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多因情志失调导致肝阳偏亢。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镇肝熄风,或配合针灸太冲穴。日常需避免情绪激动,菊花决明子代茶饮有助于清肝火。
2、痰湿中阻常见头重如裹、胸闷呕恶,与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相关。建议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降浊,薏苡仁山药粥可健脾祛湿。需限制高脂饮食,适当进行八段锦锻炼。
3、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多由久病耗伤阴液所致。治疗可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配合艾灸涌泉穴。黑芝麻、桑葚等食物有助于滋阴补肾。
4、气血两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常见于久病体弱患者。推荐服用归脾汤补益气血,饮食可加入黄芪炖鸡。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正气。
中医调理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避免擅自停用西药,体质辨识需由专业中医师完成,药膳建议在医师指导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