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脚踝或手腕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处理、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扭伤通常由外力冲击、关节过度活动、韧带损伤、局部炎症反应、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处继续受力。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关节,减少韧带二次损伤。踝关节扭伤可穿戴护具限制内外翻动作,腕关节扭伤建议用腕托保持中立位。制动时间根据损伤程度持续1-3周,严重者需配合影像学检查排除骨折。
2、冷敷处理损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20分钟,低温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疼痛。使用冰袋时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禁止热敷或揉搓患处。若皮肤出现麻木感应暂停冷敷,儿童及糖尿病患者需缩短单次冷敷时间至10分钟。
3、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从远端向近端螺旋式缠绕,压力需均匀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后观察指趾末端颜色,出现青紫或麻木需松解。合并皮肤破损时先清创消毒再包扎,每日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加压可减少组织液渗出,促进淋巴回流。
4、抬高患肢将受伤肢体垫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踝关节扭伤建议平卧时用枕头垫高足部,腕关节扭伤可用吊带悬吊前臂。夜间睡眠时持续抬高,日常坐立时避免患肢下垂。该措施能有效缓解肿胀,加速淤血吸收。
5、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缓解疼痛,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抑制炎症反应。严重肿胀可配合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慢性损伤者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促进软骨修复。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胃肠不适者需选择塞来昔布胶囊等COX-2抑制剂。
恢复期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从被动屈伸过渡到抗阻练习。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适量补充钙质促进韧带修复。伤后2周内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穿戴护具保护关节稳定性。若持续疼痛超过72小时或出现关节畸形,需及时就医排除韧带断裂等严重损伤。日常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选择防滑鞋具降低扭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