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通常建议在出现消化道症状、高危人群筛查或随访复查时进行。主要有便血、慢性腹泻、腹痛、肠息肉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等情况。
1、便血持续或反复出现的便血是肠镜检查的重要指征。鲜红色血便可能与痔疮、肛裂有关,暗红色或黑色血便需警惕上消化道出血。肠镜检查可明确出血部位,排除结直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对于40岁以上人群,不明原因便血建议及时检查。
2、慢性腹泻持续超过4周的腹泻需考虑肠镜检查。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肠道感染等均可导致慢性腹泻。肠镜能直观观察黏膜病变,必要时可取活检明确诊断。伴随体重下降、夜间腹泻等症状时更应积极检查。
3、腹痛长期不明原因腹痛,尤其位于下腹部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时,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肠道器质性病变。肠粘连、憩室炎、肿瘤等疾病均可通过肠镜评估。腹痛伴随消瘦、贫血等报警症状时检查必要性更高。
4、肠息肉病史既往发现肠息肉者需定期复查肠镜。腺瘤性息肉可能恶变,根据病理类型和大小,医生会建议1-5年不等的复查间隔。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复查频率更高,必要时需预防性切除。
5、结直肠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者属于高危人群。建议40岁开始筛查,或比家族最早发病年龄提前10年。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需更早启动筛查,必要时结合基因检测。
肠镜检查前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后注意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异常。日常保持高纤维饮食,控制红肉摄入,规律运动有助于肠道健康。5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建议定期筛查,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应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