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青少年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干预、病因筛查、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肥胖、继发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减少钠盐摄入至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每日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熬夜和吸烟饮酒。
2、药物干预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美托洛尔等药物。
3、病因筛查可能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继发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多汗、心悸等症状。需完善肾动脉超声、儿茶酚胺检测等针对性检查。
4、心理疏导学业压力可能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作息,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避免情绪波动加重血压异常。
家长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限制孩子食用腌制食品和含糖饮料,若收缩压持续超过140mmHg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