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发作时可通过按压穴位、冷敷、调整呼吸等方式快速缓解症状。偏头痛可能与血管痉挛、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变化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畏光、恶心等症状。
1、按压穴位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后方凹陷处,用拇指指腹适度按压可帮助缓解血管痉挛。风池穴在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双手拇指同时按压能改善脑部供血。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持续按压可调节神经功能。按压时保持均匀力度,每个穴位按压3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数次。
2、冷敷前额将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前额或疼痛部位,低温能使头部血管收缩,减轻血管扩张引发的搏动性疼痛。冷敷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避免皮肤冻伤。对伴有面部潮红的偏头痛患者效果更明显,冷敷后可配合轻柔的太阳穴按摩。
3、调整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法缓慢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6-8次。深呼吸能增加血氧浓度,缓解因缺氧加重的头痛。可配合冥想引导,闭眼想象气流随呼吸在疼痛部位循环,每次练习持续3-5分钟。
4、避光静卧立即进入安静黑暗环境,避免声光刺激加重症状。选择舒适体位平卧,用枕头适当垫高头部促进静脉回流。保持环境温度适宜,过冷过热均可能诱发血管异常收缩或扩张。静卧时尝试放松头皮肌肉,用手指从前额向枕部轻推按摩。
5、饮用温水分次少量饮用温水可改善脱水状态,避免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头痛。水中可加入少量柠檬汁补充电解质,但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对伴有恶心症状者,可含服新鲜姜片或饮用淡姜茶,具有止呕镇痛作用。
偏头痛缓解后应注意记录发作诱因,常见诱因包括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特定食物等。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血管调节能力,饮食上避免含酪胺食物如奶酪、巧克力。频繁发作或伴随视力障碍、肢体麻木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佐米曲普坦等药物预防或治疗发作,但不宜长期自行服用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