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拉肚子可能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过敏等原因引起。腹泻是儿童常见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可能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家长需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尿量及粪便性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1、饮食不当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过量食用生冷食物、高糖饮料或暴饮暴食可能刺激胃肠黏膜。未彻底清洗的瓜果蔬菜残留农药或致病微生物也会引发腹泻。建议家长准备新鲜卫生的辅食,避免让孩子食用隔夜饭菜或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幼儿腹泻常见病因,秋冬季高发。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能引起水样便伴呕吐、低热等症状。家长需注意玩具餐具消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感染概率。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需预防脱水。
3、细菌感染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体污染食物后可能引发细菌性肠炎,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夏季食用未煮熟的禽蛋、海鲜风险较高。确诊需粪便培养,治疗需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须严格遵医嘱用药。
4、寄生虫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感染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可能引起慢性腹泻伴营养不良。饮用生水、接触污染土壤是主要传播途径。甲硝唑、替硝唑等抗原虫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5、食物过敏牛奶蛋白、鸡蛋、坚果等食物过敏可能诱发过敏性肠炎,常伴皮疹或呼吸道症状。母乳喂养儿可能因母亲饮食中的过敏原通过乳汁传递。家长应记录饮食日记,回避过敏食物,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儿童腹泻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或选择无乳糖配方奶,大龄儿童可进食米粥、面条等低渣饮食。口服补液盐需少量多次补充,每次呕吐或排便后补充50-100毫升。注意臀部护理防止尿布疹,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物理降温。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精神萎靡或8小时无尿等脱水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