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主要包括头下型骨折、经颈型骨折和基底型骨折三类。股骨颈骨折多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髋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需通过X线或CT确诊。
1、头下型骨折头下型骨折指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与股骨颈交界处,属于关节囊内骨折。此类骨折易损伤股骨头血供,可能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常表现为患侧髋部剧烈疼痛,下肢无法负重。治疗需根据年龄和骨折移位程度选择空心螺钉内固定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需严格避免早期负重。
2、经颈型骨折经颈型骨折的骨折线贯穿股骨颈中部,血供破坏程度介于头下型与基底型之间。患者可能出现患肢缩短和外旋畸形,X线可见骨折线通过颈中部。稳定性骨折可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不稳定性骨折可能需要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需配合牵引治疗和阶段性康复训练。
3、基底型骨折基底型骨折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接近转子间区域,属于关节囊外骨折。由于保留了部分血供,预后相对较好。典型症状包括大转子区压痛和轴向叩击痛,CT可明确骨折线位置。治疗多采用动力髋螺钉或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后可较早开始部分负重练习。
股骨颈骨折患者康复期需注意高钙饮食如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配合维生素D补充促进骨愈合。卧床期间应进行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愈合进度逐步增加负重强度,避免过早完全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