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可能由感冒、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感冒感冒是儿童中耳炎的常见诱因,感冒时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可能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使中耳腔负压增大,引发中耳炎。家长需注意儿童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期间可适当抬高儿童头部,帮助鼻腔分泌物引流。若感冒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2、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会压迫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引流功能,增加中耳炎发生概率。腺样体肥大患儿常有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轻度腺样体肥大可通过鼻腔冲洗等保守治疗缓解,严重者可能需要腺样体切除术。家长需关注儿童睡眠状况,发现异常尽早就医。
3、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会导致鼻黏膜水肿,影响咽鼓管功能,诱发中耳炎。过敏患儿应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等过敏原积聚。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症状,预防中耳炎发生。
4、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细菌性中耳炎患儿可能出现发热、耳痛加剧等症状。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家长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5、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也可导致中耳炎,通常表现为鼓膜充血但无脓液积聚。病毒性中耳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布洛芬缓解耳痛,必要时医生可能开具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家长应让儿童多休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预防儿童中耳炎需注意保持鼻腔通畅,教会儿童正确擤鼻涕方法,避免用力过猛。哺乳期婴儿喂奶时应保持头高位,减少奶液逆流风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儿童出现持续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听力损伤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