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骨关节病变等疾病的发生概率。
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肥胖会显著增加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这与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有关。肥胖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易引发2型糖尿病,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但体重下降。体重负荷过重还会加速膝关节软骨磨损,早期可能出现晨僵,后期可发展为骨关节炎。部分肥胖者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频繁憋醒且白天嗜睡。脂肪肝也是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进展为肝硬化。
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维持合理体重,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注意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
持续性肥胖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饮食调整需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比例,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推荐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鸡胸肉等低升糖指数食物,采用少食多餐模式。运动干预应以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为主,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每周2次力量训练提升基础代谢率。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奥利司他胶囊、利拉鲁肽注射液等经批准的抗肥胖药物,适用于BMI超过28或合并代谢异常的患者。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性进食,定期监测体脂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