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出血通常指生殖道黏膜在受到轻微外力刺激后出现的异常出血现象,多见于宫颈接触性出血,可能与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上皮内瘤变等因素有关。常见诱因包括性生活后出血、妇科检查后出血或阴道冲洗后出血,需结合妇科检查明确病因。
1、宫颈炎宫颈炎是接触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由病原体感染导致宫颈黏膜充血水肿。急性期可见脓性分泌物,慢性期可能伴随宫颈肥大。患者接触性出血量较少,呈鲜红色。需进行白带常规和病原体检测,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消糜阴道泡腾片或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治疗,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吸收。
2、宫颈息肉宫颈息肉为宫颈管黏膜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物,质地脆嫩易出血。息肉直径多在1厘米以内,呈舌状或指状突出于宫颈口,接触后易发生点滴状出血。妇科检查可见表面光滑的紫红色赘生物,确诊后需行息肉摘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3、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组织脆性增加。接触性出血可能为唯一症状,出血量多于炎症性病变。需通过宫颈TCT和HPV检测筛查,确诊依赖阴道镜下活检。根据病变程度选择宫颈锥切术或环形电切术,术后需定期随访。
4、阴道炎严重阴道炎可导致阴道黏膜广泛充血糜烂,在器械接触时发生渗血。细菌性阴道病可见灰白色分泌物,霉菌性阴道炎伴豆腐渣样白带,滴虫性阴道炎出现泡沫状脓性分泌物。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甲硝唑阴道栓、克霉唑阴道片或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
5、子宫黏膜下肌瘤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时,可能通过宫颈口脱出至阴道,表面黏膜溃疡可导致接触后出血。多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超声检查可见低回声团块,治疗需根据肌瘤大小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或腹腔镜肌瘤剔除术。
出现接触性出血应避免自行使用阴道冲洗剂,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建议记录出血发生时间、诱因及出血量,就医时携带既往妇科检查报告。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按医嘱定期复查宫颈TCT和HPV。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含香料卫生用品。若出血伴随下腹坠痛、发热或异常分泌物增多,需立即就诊排查盆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