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主要由遗传因素、环境过敏原刺激、免疫功能异常、鼻黏膜敏感性和季节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及眼部不适。治疗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调节、鼻腔冲洗和中医调理等方式进行。
1、遗传因素:
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显著增高,这与特定基因调控的免疫应答异常有关。这类患儿往往伴有其他过敏表现,如湿疹或哮喘。日常需加强环境控制,减少过敏原接触,必要时需进行过敏原检测。
2、环境过敏原:
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是常见诱因,这些微粒接触鼻黏膜后引发组胺释放。患儿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出现连续打喷嚏、揉鼻等表现。建议定期清洗寝具,使用防螨罩,花粉季节减少外出。
3、免疫功能异常:
Th2细胞因子过度分泌导致IgE抗体水平升高,这种免疫失衡会使鼻黏膜处于高敏状态。患儿常伴眼结膜充血、流泪等症状。可考虑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进行调节。
4、鼻黏膜敏感性:
儿童鼻黏膜血管丰富且神经末梢敏感,冷空气、烟雾等非特异性刺激也可诱发症状。表现为阵发性鼻痒和大量清水样鼻涕。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能有效降低黏膜反应性。
5、季节气候变化:
春秋季花粉浓度增高及冬季干冷空气易导致症状加重,部分患儿会并发鼻窦炎或中耳炎。外出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有助于缓解症状。
患儿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富含omega-3的深海鱼,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适当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呼吸系统抵抗力,但雾霾天需减少户外活动。卧室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床品。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睡眠呼吸障碍时,需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