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得到有效控制,多数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方式主要有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产后随访等。
1、饮食调整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分餐制每日5-6次少量进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蔬菜不少于500克,避免高糖水果。蛋白质选择鱼类、禽肉等优质蛋白,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2、运动干预推荐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运动时间建议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运动时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出现宫缩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停止。
3、血糖监测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血糖仪记录数据。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监测尿酮体,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4、胰岛素治疗当饮食运动控制不佳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胰岛素。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需严格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治疗期间需加强血糖监测,防范夜间低血糖发生。
5、产后随访分娩后6-12周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复查,此后每3年筛查一次糖尿病。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远期糖尿病风险,建议持续6个月以上。保持合理体重,定期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需长期关注代谢健康,维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习惯。建议每年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再次怀孕时需早期进行血糖筛查。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多饮多尿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家属应协助孕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参与血糖管理过程,必要时寻求专业营养师和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