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可通过抗真菌滴眼液、角膜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角膜移植术、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真菌性角膜炎通常由植物性外伤、隐形眼镜污染、免疫抑制状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眼部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1、抗真菌滴眼液真菌性角膜炎早期可使用抗真菌滴眼液控制感染,常见药物包括那他霉素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两性霉素B滴眼液。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角膜病灶,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或破坏其结构。使用前需通过角膜刮片明确真菌种类,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角膜愈合情况,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复发。
2、角膜清创术对于角膜溃疡较深的患者,需在显微镜下清除坏死组织和真菌菌丝。该操作能减少真菌负荷,促进药物渗透,同时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查。术后需继续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操作可能引起暂时性视力模糊,但可避免感染向眼内扩散。
3、结膜瓣遮盖术当角膜溃疡濒临穿孔时,可采用邻近结膜组织覆盖创面。结膜瓣能提供血供促进修复,同时机械性阻挡真菌向眼内蔓延。该手术属于保守性治疗,适用于不适合立即角膜移植的患者,术后可能影响外观但能保留眼球结构完整性。
4、角膜移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角膜穿孔的患者,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手术需彻底切除感染灶并置换健康供体角膜,术后需长期使用抗排斥药物。该方式能恢复角膜透明度,但存在移植排斥、原感染复发等风险,需严格随访。
5、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或合并眼内炎时,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等系统性抗真菌药。这类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深部组织,与局部治疗形成协同作用。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特定药物联用增加毒性反应。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或压迫眼球。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摄入,如鱼类、胡萝卜等促进角膜修复。外出佩戴防护镜防止异物刺激,隐形眼镜佩戴者需暂停使用直至痊愈。出现眼痛加剧或视力骤降时需立即复诊,防止发生角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愈后定期眼科随访可早期发现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