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闹觉通常持续到3-6个月,随着神经系统发育逐渐缓解。闹觉可能与生理需求、环境适应、胃肠不适等因素有关,多数属于阶段性现象。
3个月内的新生儿因睡眠周期短、深浅睡眠交替频繁,易出现入睡困难或频繁夜醒。此时闹觉多与饥饿、肠胀气、惊跳反射相关,表现为哭闹时四肢蜷缩、面部涨红。家长可通过襁褓包裹、飞机抱、白噪音等方式安抚,同时注意按需喂养,避免过度刺激。
4-6个月宝宝闹觉常与出牙不适、睡眠倒退期有关。牙龈红肿、流涎增多可能伴随夜间频繁哭醒,此时可提供牙胶冷敷缓解。部分宝宝因学会翻身等新技能,在睡眠中练习动作导致觉醒,需注意白天充分活动,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若持续超过6个月仍频繁闹觉,需排查过敏、中耳炎等病理性因素。
家长应记录宝宝哭闹时间与伴随症状,避免过度依赖摇晃哄睡。保持卧室温度20-24℃、湿度50%-60%,睡前1小时避免兴奋活动。若伴随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或每日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建议及时就诊儿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