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可能会引起发烧。胰腺炎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通常与炎症反应有关。胰腺炎主要有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等类型。
1、炎症反应胰腺炎发作时,胰腺组织出现炎症反应,炎症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摄氏度左右。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感染并发症重症胰腺炎可能并发胰腺或周围组织感染,细菌感染会导致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9摄氏度。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发病后1-2周,患者除发热外还可能出现寒战、心率加快等全身炎症反应表现。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引流。
3、坏死组织吸收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患者,胰腺组织大面积坏死,坏死物质被吸收后可能引起吸收热。这种发热多为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摄氏度之间,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坏死组织。
4、胆道感染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同时存在胆道感染,胆道内的细菌感染可通过共同通道影响胰腺,引起发热。这种情况需要同时治疗胰腺炎和胆道感染,必要时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解除胆道梗阻。
5、其他并发症胰腺炎可能并发腹腔脓肿、败血症等严重感染,这些并发症都会导致持续高热。患者可能出现寒战、血压下降等表现,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进行穿刺引流或手术清创。
胰腺炎患者出现发热时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适当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饮食应以低脂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胰腺分泌。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发热原因后针对性治疗。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进行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胆结石引起的胰腺炎通常较为严重,可能引发胰腺坏死、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主要与结石梗阻位置、持续时间、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
胆结石阻塞胰管或胆胰管共同通道时,胰液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胰腺自我消化,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水肿性胰腺炎,但若结石持续嵌顿可能发展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伴随持续高热、血尿淀粉酶显著升高、腹腔积液等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胰腺假性囊肿、胰周脓肿等局部并发症。
少数情况下结石自行排出后症状可缓解,但多数需紧急解除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时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急剧升高、降钙素原异常增高。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全身并发症,需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确诊胆源性胰腺炎后需立即禁食并胃肠减压,根据病情选择内镜取石或手术治疗。恢复期应严格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情况。出现持续性腹痛、黄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防止病情反复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