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溺水急救方法主要有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保暖处理、及时送医等。溺水是导致儿童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有助于提高生存概率。
1、清理呼吸道将溺水儿童迅速移至安全区域后,立即检查口腔和鼻腔是否有泥沙、水草等异物阻塞。可将儿童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可见异物。若怀疑气道内有液体,可将儿童俯卧于施救者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掌快速拍击背部帮助排出积水。注意避免倒挂控水,以免加重胃内容物反流风险。
2、人工呼吸对无自主呼吸者应立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时保持儿童仰卧位,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捏住鼻子后以正常呼吸量吹气,观察胸廓起伏。婴幼儿可采用口对口鼻方式,每3秒给予1次呼吸。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或恢复自主呼吸,过程中注意避免过度通气。
3、胸外按压若脉搏消失需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婴幼儿采用两指按压法,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深度为胸廓前后径三分之一。儿童可用单手按压,位置与成人相同。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施救时需保持手臂垂直,利用上半身重量下压,确保胸廓充分回弹。
4、保暖处理溺水后易出现低体温症,急救同时需脱去湿衣,用干燥衣物或毯子包裹身体。可用温热毛巾擦拭四肢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直接加热躯干。意识模糊者禁止喂食热水,防止误吸。体温低于35摄氏度需优先复温,转运过程中持续监测肛温变化。
5、及时送医即使复苏成功也必须送医评估迟发性溺水风险。转运途中保持侧卧位,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向医护人员详细说明溺水时间、水源类型和已实施的急救措施。入院后需进行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检查,警惕肺水肿、脑损伤等并发症。
预防儿童溺水需家长加强看护,游泳时选择正规场所并配备救生设备。家中水桶、浴缸等容器使用后及时清空,安装浴室防滑垫。建议4岁以上儿童参加正规游泳培训,掌握基本的水中自救技巧。社区应定期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对溺水急救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喉阻塞进一步加重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主要方法包括保持气道通畅、使用药物缓解水肿、紧急气管切开等。喉阻塞可能由急性会厌炎、喉部外伤、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窒息,必须尽快就医。
1、保持气道通畅立即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减少颈部压迫,避免平躺加重呼吸困难。解开衣领等颈部束缚物,帮助患者保持冷静,减少氧耗。若口腔有异物或分泌物,需迅速清除,但避免盲目掏挖导致黏膜损伤。可尝试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处理异物阻塞,但需注意操作规范。
2、药物缓解水肿在医疗人员到达前,可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雾化吸入缓解喉头水肿,如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过敏反应引起的喉阻塞需立即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或肾上腺素注射液。但药物使用必须严格遵循专业指导,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3、紧急气管切开当出现明显三凹征、发绀等严重缺氧表现时,需由专业医生实施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非专业人员切勿自行操作,但可协助准备消毒器械和开阔空间。术后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防止气道分泌物阻塞套管。
4、氧疗支持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采用储氧面罩或文丘里面罩,氧浓度维持在60%以上。转运过程中需持续供氧,并备好简易呼吸气囊。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和血氧变化,若出现呼吸骤停需立即进行人工通气。
5、病因处理感染性喉阻塞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过敏反应需使用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抗组胺。若为喉部肿瘤压迫,需紧急行喉镜检查和肿瘤减容术。所有急救措施实施后仍需尽快转运至耳鼻喉科或ICU进一步治疗。
日常需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喉部不适时及时就医。有喉阻塞病史者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家属需学习基本急救技能。恢复期保持环境湿润,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喉镜评估气道情况。出现呼吸费力、犬吠样咳嗽等症状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