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的急救方法主要有脱离毒源、清除毒物、紧急呼救、使用解毒剂、对症支持治疗等。需根据中毒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并立即就医。
1、脱离毒源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区域,避免继续接触毒物。若为气体或挥发性毒物,需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皮肤接触毒物时,迅速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以上。眼部接触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持续冲洗至少10分钟,冲洗时注意避免污染未受影响的眼睛。
2、清除毒物经口中毒且意识清醒者,可饮用温水后催吐,但强酸强碱、腐蚀性物质中毒及昏迷患者禁止催吐。活性炭适用于吸附多种有机毒物,成人常用剂量50克混悬于水中服用。洗胃需在中毒后1小时内进行,昏迷患者应先气管插管保护气道。导泻可选用硫酸镁或甘露醇加速毒物排出。
3、紧急呼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准确描述中毒物质、接触时间及当前症状。保留毒物包装、残留物或呕吐物供医疗人员识别。等待救援期间持续监测患者意识、呼吸和脉搏,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出现瞳孔缩小、流涎、肌颤等胆碱能危象,需提前告知急救人员。
4、使用解毒剂亚甲蓝用于亚硝酸盐中毒,维生素K1对抗灭鼠药中毒,纳洛酮可逆转阿片类药物中毒。乙酰半胱氨酸是扑热息痛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乙酰胺可治疗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使用解毒剂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部分解毒剂需静脉缓慢注射避免不良反应。
5、对症支持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休克患者需快速补液扩容。心律失常可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抽搐发作时给予地西泮控制。血液净化适用于重症中毒,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脂溶性毒物,血浆置换适用于蛋白结合率高的毒物。
急性中毒后需密切观察24-48小时,部分毒物有延迟毒性。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清淡饮食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中毒导致的焦虑情绪。家中应妥善存放药品、清洁剂等有毒物品,儿童药物需使用安全包装。接触有毒化学品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场所需配备应急洗眼器和冲淋设备。
急性硫化氢中毒可通过脱离中毒环境、氧疗、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方式治疗。急性硫化氢中毒通常由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引起,可能伴随头痛、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
1、脱离中毒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避免继续接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高浓度吸入可迅速导致中毒。脱离中毒环境是治疗的第一步,可减少硫化氢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若中毒发生在密闭空间,救援人员需佩戴防护设备,防止二次中毒。
2、氧疗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硫化氢中毒会抑制细胞呼吸酶,导致组织缺氧。氧疗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对于中重度中毒患者,可能需要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疗过程中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指标。
3、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亚硝酸钠注射液、硫代硫酸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亚硝酸钠可将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与硫化氢结合形成无毒的硫氰酸盐。硫代硫酸钠可作为硫的供体,促进硫化氢代谢。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肺水肿和脑水肿。药物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4、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症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出现抽搐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症状。血压下降需补充血容量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心律失常需心电监护和抗心律失常治疗。急性肺损伤需机械通气和肺保护策略。多器官功能障碍需综合支持治疗。
5、高压氧治疗对于中重度中毒患者可考虑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分压,增加组织氧供,加速硫化氢的排出和代谢。高压氧还可减轻脑水肿,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治疗压力一般为2-2.5个大气压,每次治疗60-90分钟,疗程根据病情决定。
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需绝对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缺氧。恢复期应清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机体修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及时就医。从事相关行业人员需做好职业防护,规范操作流程。